中建总公司:“走出去”战略引领科学发展
中建总公司是一家不占有国家大量资金、资源和专利,从事完全竞争行业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企业,也是中国惟一一家拥有三个特级资质的企业。作为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建总公司以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活跃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从1984年起,他们连年跻身于世界225家最大承包商行列,2005年度世界前225名国际承包商和225名环球承包商排名居第17位,连续10年被评为全球十大房屋承建商、世界住宅工程建造商第一名,世界医疗等公共工程建筑商前10名。联合国贸发组织长期将中建总公司列为发展中国家十大跨国公司之一 。2004年他们被评为“中国承包商60强”第一名。2005年国资委首次公布央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建总公司是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25家A级企业名单中唯一一家建筑企业。2005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中,对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进行了排名,中建总公司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居中国建筑业行业之首。
中建总公司在追求建设 “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2010年前全球经营跨入世界500强、海外经营跨入国际著名承包商前10名”战略目标的征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坚定不移地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以辉煌的业绩铸就了撼不动的行业领军地位。
“走出去”战略:剑指海外,服务五洲
改革开放后,中建总公司坚决执行党中央“走出去”战略,率先冲出国门,剑指海外。20多年来,先后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4000多项工程,有许多工程已经成为所在国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被列为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被誉为中埃“友谊象征”;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被印在泰国货币;还用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阿尔及利亚国际机场、美国纽约万豪酒店等。到2005年,海外经营业务累计完成合同额317亿美元,营业额285.5亿美元,两项指标始终保持中国对外承包企业榜首位置,市场份额约占我国现有的1700多家对外经营企业全部市场份额的20%。
1992年8月,中建总公司所属的中国海外发展公司在香港上市,创造了中资企业在港资产直接上市的先河,冻结资金比例创造了历史纪录。2005年,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当年首次发行的六十多只股票中涨幅名列前三位,引起国际资本和投资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中建总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累计超过50亿美元,企业实力大大增强,而且以资本市场为杠杆,放大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和能力,海外国有资产20多年升值近两万倍。
在海外工作过20年的中建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表示,海外营业额比重虽不足公司总营业额的30%,但效益的比重已超过60%。中建总公司海外经营的联动效应还带动了我国民航、进出口贸易和金融等行业的发展,为国家大量地创汇创税,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1991-2005年16年间,上交国家的营业税、所得税总额近20亿美元。直接组织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出国累计30万人次,带动了不少家庭提前奔上了小康。
2005年,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对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排名,中建总公司是唯一名列其中的跨国建筑公司。中建总公司在海外建筑市场竞争中,培育出了机场、住宅、高档酒店、路桥、水务、医疗设施、政府及使馆工程、文体设施等八大国际工程领域的竞争优势;构建了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低成本扩张、高品位营销,以精品项目为品牌带动总承包,以工程咨询为先导带动总承包,以施工技术为支撑带动总承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六大经营模式;实现了从规模型向效益型、从外交布局向商业布局、从参与国际建筑承包竞争到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集团的三大转变。他们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打造了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深、亮点最多、品牌最优、效益最好的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形象。
开拓者的两个轮子: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
中国酒泉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建总公司承建的中国第一个太空港,其创新的“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综合施工技术”,获得中国建筑业第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人们评价:中建总公司依靠科技进步搭建了“神舟”飞天的平台!
迄今为止,中建总公司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3项、省部级科技奖近500项,优秀勘察设计国家奖27项、鲁班奖89项,共获得国家级工法48项、省部级工法近200项,拥有各类专利100余项,是国内工程建设企业中获奖最多的企业。回顾中建总公司的发展历程,坚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使得中建总公司始终在国内建筑工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者的地位,并在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竞争中为中国建筑承包企业赢得了尊重。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始终是中建总公司经营开拓的两个轮子,而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企业进步不竭的动力。
改革开放时期,“深圳速度”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代名词。而“深圳速度”是由中建人创下的!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组建的中建总公司在建筑面积100600平方米、53层、高160.5米,时称“华夏第一楼”的深圳国贸大厦工程施工中,第一次采用世界先进的液压滑摸施工技术,将中国建筑从高层建筑推向了超高层建筑的新高度,并创造了三天施工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使中国改革开放有了自己的代名词。
从此,中建总公司坚持“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思想,坚持自主创新,以主攻“高、大、新、尖、特”工程为经营发展战略,扛旗领跑科技e时代:在中国第一栋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施工中,攻克13厘米厚钢板焊接难关, 使落后西方近半个世纪的中国钢结构施工高起点、高标准起步,并成绩斐然;厦门建行大厦施工中,在国内第一次将GBS卫星定位技术用于测量基准传递和高程控制,并对大厦日照变形和振幅、振动周期进行观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海正大广场施工中, 在国内第一次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被专家誉为:这是对中国建筑业的一次革命,对改造和提高建筑施工应用信息化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建总公司始终坚持为推动国家和行业科技进步不遗余力,牵头参与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的重点科研攻关课题的开发,承担了3项国家“八六三”计划课题和“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的开发研究,开创建筑企业之先河;自主编制了国内建筑业的第一套企业技术标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完成了行业内第一部由企业主编的国家标准——《清水混凝土技术规程》;研发和集成的“复杂空间钢结构综合施工技术”,在构件精密制作、复杂焊接技术、整体安装技术、计算机动态控制及检测监控等方面,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编制了系统的企业标准和工法,并在一系列国内外重要工程中成功运用;牵头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参与研发的“配筋砌体结构体系”,形成了节能抗震、降低成本、提高使用面积、增进施工效率等方面的成套技术,现已主持编入国家规范;自主研发的“清水饰面混凝土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如此等等,为推动我国建筑工程全行业的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目前中建总公司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高耸塔类设施建造技术、大型工业设施设计、建造与安装技术、复杂深基坑与深基础处理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技术、复杂空间钢结构体系研究与安装技术、新型建筑设备研究与制造技术、建筑企业管理与生产应用信息技术、国际工程总承包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建总公司高速持续发展的强大推进器。
中建总公司在打造创新型企业的进程中,还十分注意引进、消化外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在为我所用的过程中,进行再创新。他们创新的“工程动态管理技术”,就是此种模式的典型范例:他们依据多年的国际化管理经验,引入国内外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科技创新理念,将质量、安全、环保、进度、成本5个核心元素,在企业战略层、监控层、操作层3个不同空间上统一协调起来,提出了“5+3”工程管理模式,形成了“工程动态管理技术”,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特别是在香港迪斯尼乐园等大型土木基础设施运用实践中,有效地实现了管理的公开,降低了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了预警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此项成果,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今年开始实施的中建总公司“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他们在围绕“一最两跨”战略目标,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思想指导下,把实施“差异化”科技创新、“数字化”企业信息、“协同化”设计发展、“资源化”科技人才、“产业化”知识产权战略等“五大基本战略”,作为中建总公司“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旋律,进一步构筑高效的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切实抓好中建特色成套技术的开发、集成和推广,从而形成强大的集团科技创新和经营合力。
多少年来,“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曾被无数的学者、管理者重复地解说。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中建总公司的决策者们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扩展其外延。他们认为,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不仅仅在短板,还要看其有没有漏洞。人、钱、物、项目等管理不善,是企业经济效益流失的最大漏洞。针对这种情况,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接连推出了关于预算管理、资金财务集中管理、大综材料集中采购、劳务分包集中招标、投资管理、制止无序竞争等30多项制度,有效地制止了乱担保、乱垫资、乱借牌、无序管理企业等行为,还较好地避免了腐败行为。企业级次多,管理链条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损耗大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又一漏洞。为此,中建总公司狠抓了机构整合,实行扁平化管理,并创造性建立和完善了法人管项目体系。某局一个分公司在一个城市就有10多家分支机构,效益不多,管理费巨大。整合后,20多家合为一家,损耗降低了,效益也上去了。全系统继2003年整合机构800家之后,去年再度推进,使百元收入管理费用率逐年下降,企业“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他们还认为,木桶倾斜角度也决定着装水的多少。最佳角度决定着最佳效益。他们创新的整合资源、集成优势的新模式,实现了“变单一的‘对抗性竞争’为互动的‘合作性竞争’;变单一的企业间战术联盟为多元的行业间战略联盟;变社会生产力为企业竞争力”。他们还探索创新了在全系统组织优势企业重点突围以加快企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优质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新企业,并以新体制、新机制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中建总公司已形成了中海集团、中建国际、一局、二局、三局、八局六大优势企业,2005年,这六大优势企业完成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总公司73%和93%以上。
正如孙文杰总经理所说,这种自我改革、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是痛苦的,效果却是欢乐的。中建总公司的一系列改革,是他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正从艰难跋涉中走向成功的坦途!虽然前面还有很多困难,但是,他们锁定改革目标,再接再厉,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