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矿业集团公司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国资委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06-04-28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公司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清朝光绪五年(1878年)创办的山东中兴矿局“官窑”—“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成立枣庄矿务局,1998年改制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中国民族工业历史见证的山东枣矿集团,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为当地经济和中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煤炭紧缺的年代,为保证华东地区的煤炭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但是,作为一家典型的老国有企业,由于矿井衰老、人员多、资源少、历史包袱沉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生存和发展遇到了重重困难。2000年初,山东省委组织部对枣矿集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时任淄博矿务局常务副局长的江卫同志到枣矿集团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凭借长期从事煤炭事业的经验和对企业发展道路的研究,团结带领矿区广大干部职工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勇气,大刀阔斧搞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使枣矿集团迅速从低谷中崛起。六年来,枣矿集团发展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发展的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原煤产量每年以近200万吨的幅度持续递增。2005年,完成煤炭产量2001.6万吨,总收入162.28亿元,总资产达到152.33亿元,职工工资收入27382元,上缴税费15.97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是1999年的2.2倍、6.29倍、3.09倍、4.13倍、6.12倍。1999年实际亏损13859万元,2002年开始扭亏为盈,2005年实现利润4.16亿元,是2002年的36倍。

  一、市场意识确保品牌质量

  山东枣矿集团注重对市场的研究,采取积极的措施,稳固和优化市场。他们坚持信誉至上的宗旨和稳定重点大用户的原则,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认真履行合同。特别在市场需求紧张,用户告急时,他们千方百计地克服资源紧张、运输紧张等困难,力保用户需求,使用户能够顺利度过难关。他们把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贯穿于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地开展煤质预报、质量监督检查和管理上台阶活动,千方百计保证商品煤的合格率,创立“枣矿煤”品牌。在售后服务上,他们健全质量跟踪服务体系,确保了诚信的信誉。诚信和质量使枣庄矿区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各用户在市场淡季时,也都尽力保证合同的兑现,保持均衡发运,使枣庄煤炭营销能够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从车运煤炭的市场布局来看,枣庄煤出口和国内重点用户用煤始终稳定在80%以上。在市场调节的20%中,也有一半为相对稳定的市场煤大户。他们与资信好的供应商和用煤大户建立了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固的供应链。与沙钢和马钢合作投资8亿元建设的煤焦化项目已投产运营,构建了牢固的利益体。与此同时,山东枣矿集团按照大集团要有大营销、大营销必须要有大通道的思路,加强矿区自营铁路发展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京沪线煤炭运量的同时,把京杭运河的水路作为一项重要的运输通道来考虑,扩大港口(码头)建设,增加在沿河港口(码头)直接装船的数量,建立鲁南地区最大的配煤中心,确保矿区生产煤炭能运得出、销得好,满足市场需求。

  二、风险意识保证安全经营

  山东枣矿集团公司内部健全投资管理体制,制定了《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投资行为和审批程序,实行投资责任制,谁决策、谁负责;谁投资、谁负责。形成了项目立项、论证、审批、实施组织、实施监控、终结评估等完整的管理运作流程。建立了资产报告制度,规定子(分)和控股公司资产的处置、投资、融资和对外担保要根据权限由集团公司统一决策批准。资产管理部对股权的收购或转让进行策划和操作,实施资本运作,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实行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取消了各二级单位外行帐户,强化银行账户的风险防范。在存款上,按银行的经济实力排名,优良资产额度、总的存贷款额度等经济指标,分高、中、低划分银行风险等级,有选择和控制性地进行存款。在管理措施上,山东枣矿集团公司按支付的单位决定存款的银行及数额,避免跨行交换;加强对银行帐户的监督检查,避免内外人员贪污、挪用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强法律防范机制。山东枣矿集团公司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重大合同、重要经济活动、改制方案、对外投资、非煤项目论证等工作,都要求法律顾问参与调研和论证、提出法律意见。建立经济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经济风险报告网络,聘任了352名经济风险专兼职网员,重点加强对合同风险、投资风险、民事侵权和行政风险进行分析排查。

  三、科技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山东枣矿集团公司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煤炭生产建设中的作用,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1、大规模进行系统环节改造和矿井改扩建,提高安全系数,扩大生产规模。山东枣庄集团公司通过矿井技术改造,有1对矿井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4对矿井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近几年来,新建3对、改扩建4对矿井,七大重点工程均已实现投产试运行。

  2、加快设备更新步伐,提高装备技术水平。2000年以来,山东枣庄集团公司累计投入安全生产资金十几亿元,用于改善装备和安全生产技术研发。矿区采、掘机械化程度已分别达到90.7%和100%。其中,有 6对矿井双双达到100%。立足自主开发,建设了“三网”(电视、数据、电信),矿区内实现矿矿联网,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矿井生产辅助系统推行无人值守。新建的滨湖煤矿实现了井上下生产系统的遥测、遥控、遥试和遥调四大功能,建成了中国煤炭行业首座户外无人值守35KV变电站和户外供热中心,矿井主动力系统数字化集中控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山东枣庄集团公司成立了综机设备研发中心,当年建成了省级技术中心。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Y-2400薄煤层液压支架和ZY-6400大采高液压支架、煤矸石粉碎机、综掘机。ZY-2400综采支架成功应用薄煤层生产,不仅改善了安全环境,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最高月产达到10.4万吨。近年来,在薄煤层综采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综掘配套设备研发、顶板支护改革、矿井水患治理、井下防灭火、水体下安全采煤等方面开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先后有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23项技术创新成果向国家申报了专利。有5对矿井被评为“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双十佳矿井”,有6对矿井被评为“全省科技兴矿先进单位”。

  4、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培育了一支素质过硬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合作开发项目、社会招聘等形式引进煤化工、发电、国际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专家级人才近20人。通过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培养技术工人3500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达到54%。

  以上措施,使山东枣矿集团公司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新的世纪,推动山东枣矿集团公司走上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