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装备集团努力降低金融危机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8-11-20

  面对影响越来越严峻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认识早、工作实、措施准,有效缓解了冲击,保证了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1—10月份,兵器装备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598亿元,同比增长28%;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96.6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工业增加值164.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出口交货值65.4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利润总额42.6亿元,同比增长16.2%。预计全年将实现营业收入145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102.4%;预计实现利润36.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103.7%。

  认识早。还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兵器装备集团就针对有可能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明确要求成员单位要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加快战略转型,做到紧紧围绕“好字优先,好中快进”这个核心,牢牢把握“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两个关键,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优化结构,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在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党组要求兵器装备集团上下要正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增强危机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开展降成本活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反应快。面对愈演愈烈的世界金融危机,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徐斌亲自带队,先后于9月19日、10月16日、11月6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挑战,指导企业坚定信心,明确对策。徐斌指出,面对危机,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全面分析和评估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应对。徐斌强调,直面危机,攻坚克难,坚定信心是前提。尽管金融危机来势汹涌,兵器装备集团发展充满挑战,但我们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对兵器装备集团未来充满自信。直面危机,攻坚克难,正确应对是关键。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体现在变危机为机遇上。直面危机,攻坚克难,关心职工、关注民生是保证。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出台后,徐斌迅速组织党组成员和总部部门负责人学习,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有效应对,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全年奋斗目标,以实际行动促进集团平稳较快的发展。

  举措实。兵器装备集团结合落实国务院召开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制定落实了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具体措施。一是着力优化结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做强做大现有主业,坚决退出与主业无关、没有发展前景、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加大并购重组力度,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大力发展盈利产品、优势产品;优化企业结构,大力推进专业化重组。优化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核心业务、重点业务的投资力度。近期,兵器装备集团启动25个重大项目,投资90亿元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步伐。今后几年,兵器装备集团还将投资300亿元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时,积极抢抓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系列政策带来的机遇,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投入快速壮大优势产业。

  二是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全面创新上下功夫。兵器装备集团按照“自主创新,突出核心,军民互动、跨越发展”的方针,始终不渝地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兵器装备集团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渡过这次金融危机的针对性措施。认真梳理体现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突出科技投入能力、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落实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责任。大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探索并购科技资源企业,着力打造高技术产业链。进一步强化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壁垒,使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三是着力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明确责任,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克服困难,严格按照年初计划要求做到目标不减、任务不变、要求不松,确保完成全年任务。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通过全面开展了“淘金”活动,落实《成本领先三十六招》和《关于出口业务抵御人民币升值压力应对措施的指导意见》,推进了精益生产和面向成本的设计(DFC)工作,推动企业提高成本竞争能力。1-10月,兵器装备集团工业企业累计降低成本15亿元以上,预计全年可降低成本17亿元。不断创新运行监控方法,强化监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提高经济运行过程干预能力,推出了重点企业单列、业绩分类监控、运行整改与业绩考核挂钩等监控措施,并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18次实地调研和财务诊断,强化了监控措施的针对性。兵器装备集团推出了一系列风险管理举措,合理安排负债规模和结构,审慎安排资金投放,不断完善风险预警、反馈机制;积极探索适应企业特点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加强现金流量和资金链的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逐步建立完善的高风险投资业务监管制度,强化专业化操作和实时监控。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