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全部14箭16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组网任务。随着今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顺利入轨,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圆满收官。
2004年9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而其规划起步则要追溯到7年前。早在1997年,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已经先期启动了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准备工作。自此,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团队经历了长达15年区域系统建设的攻关和研制历程。
经过前期方案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国产化等艰辛的研发历程,自2010年开始,航天科技集团迎来了北斗导航卫星的高密度发射期。5箭5星,3箭3星,4箭6星,3年来,航天科技集团顺利完成了北斗系统12箭14星的密集发射组网任务,以高可靠的星箭产品确保了系统建设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规模的卫星星座,其顺利实施也有力地带动了航天科技工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位置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单向50纳秒的基本服务,各项服务性能与GPS基本相当。同时,除了提供双向高精度授时和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外,通过广域差分和地基增强等手段,北斗系统的服务性能还可进一步提高。较之去年年底提供试运行服务,北斗系统的区域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星座稳健性进一步增强,系统服务精度进一步提高。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自去年年底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我国各行业开展了一系列北斗应用示范工作,应用效果突出。交通运输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正在9个省市的近10万辆重点运输车辆上开展北斗应用示范,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确保了出行安全;广东省组织的“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系统”已完成广州市1万多辆公务车的北斗终端安装工作,强化了公车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北斗应用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随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加速建设,北斗应用推广的步伐将更加迅速。
据悉,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预计到2020年左右,北斗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