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在冰冻世界的奇迹:青藏铁路破解世界技术难题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5-09-13

筑在冰冻世界的奇迹:青藏铁路破解世界技术难题

    新华网西宁9月11日电(记者王圣志、拉巴次仁 ) 这是中外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它全长1100公里,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穿越550公里的冻土地区。在多年冻土上修建铁路,国外专家认为"几乎不可能"。然而,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遵循科学,求实创新,在破解"多年冻土"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奇迹定格在青藏高原。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冻土在冻结的状态下体积膨胀,到了夏季,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在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会出现破裂或者塌陷。

  俄罗斯1994年调查,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线路病害率达27.5%。我国1990年调查,青藏公路病害率达31.7%。世界冻土区铁路由于冻土病害,列车时速一般只能为50公里。

  青藏铁路必须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最高海拔5072米。沿线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纷繁复杂的冻土环境,成为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冻土虽然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也存在,但它们属高纬度冻土,比较稳定。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加上青藏高原构造运动频繁,其冻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的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冻土层以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青藏铁路开工前,有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因为风火山地下全是长年冻土,冰厚达150多米,在冰山上打隧道根本不可能。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打响第一炮,炸出的“弃碴”令人触目惊心,几乎全是晶莹剔透的冰块。这些“弃碴”含土量仅为15%至20%,隧道地质结构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及泥沙互层。

  这样的地质环境一直是隧道施工的禁区。负责风火山隧道施工的中铁二十局,创造性地研制了两台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将隧道施工温度控制在“±5℃”,有效防止了地下冰融化滑塌。他们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冻土防水隔热等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风火山隧道顺利贯通,被中国工程院等权威单位评为2002年全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早在1961年,我国就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建立了观测站,开展冻土研究。科技人员共测取了1200多万个涵盖高原冻土地区各种气象条件和地温变化的数据,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家们对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考察,奠定了坚实的冻土学理论基础。

  专家们根据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主动降温、减少传入地基土的热量、保证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从而保证修筑在上面的工程质量的稳定性"的青藏铁路工程设计原则,创造性地采取了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相应对策:对于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线路尽量绕避;对于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的高含冰量地质,采取"以桥代路"的办法;在施工中采用了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

  青藏铁路堪称冻土工程的"博物馆"。在青藏铁路上有一种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这种长达111公里的"片石层通风路基"为国内首创,它好似散热排风扇,冬季从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热量,夏季较少吸收热量,起到冷却作用,可有效保护冻土路基稳定。青藏铁路上的桥梁达156.7公里,如此大规模采取"以桥代路"措施,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建设参建单位大力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为确保青藏铁路工程质量创造了条件。全线先后围绕施工难点立项近80个科研课题 ,投入数千万元,在多年冻土隧道开挖、支护、衬砌、通风成套技术,以及冻土区桥梁桩基施工旋挖钻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鲁新认为,在青藏铁路四年来的建设过程中,广泛深入、大规模的冻土勘察测量、工程实践、科学试验,使我国冻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居世界前列。

    张鲁新说:"中国基本上掌握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工程地质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高原冻土地区建设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青藏铁路未来大规模出现冻土工程病害的可能性较小,行车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实现既定目标大有希望。"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