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工业二次创业标志性工程川科1井开钻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7-03-23

中国石油工业二次创业标志性工程川科1井开钻

  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向川西海相这一资源宝地发起新冲刺。3月20日,亚洲陆上第一深井——川科1井在四川省德阳市开钻。

  被专家称为中国石油工业二次创业标志性工程之一的川科1井,是首口川西海相科学探索井,它犹如一把开启地宫之门的强力之剑,将有力提升我国超深井的石油工程技术能力和水平,并有望使川西海相成为中国石化集团资源接替的又一潜力主区。

  川科1井设计井深为8875米,向下钻深将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比中国石化2006年7月完钻的井深8408米的塔河1井还深400多米。川科1井超深、高温、超高压的施工环境可谓前所未有,对现有的石油工程技术提出了新挑战,将大力推动中国石化物探、钻井、录井、测井、测试等施工能力再上新台阶。川科1井将使用第一台国产12000米钻机,这也标志着我国石油机械的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川科1井是开拓四川盆地海相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科学探索井。川西海相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前景,是一个潜在的资源“富矿”。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目前已发现孝泉—新场等4个台地边缘滩体,合计圈闭资源量达2.3万亿立方米,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自从2006年以来,该局、分公司整合科研力量,加速川西海相勘探进程,对川西海相12个剖面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对川西海相成藏条件评价的2条测线进行了地震勘探施工,为部署川科1井奠定了基础。但如何进一步探明和找到有利圈闭,弄清四川盆地海相的地质构造十分关键。

  川科1井也将成为石油行业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的前沿研究地和最佳实践地。川科1井将探索川西海相中下三叠统—下二叠统海相成藏地质条件,进一步了解龙门山前、上扬子等地质构造的演化规律,这对于推动海相勘探科技难题的解决以及地质科学探索有着重要意义。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还将同业界专家一道,展开地层与沉积相、烃源岩评价、储层特征与评价、盖层特征及评价、流体特征与分布规律、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钻后评估、地层压力随钻预测等配套地质综合研究,以及储层改造、完井测试、注水泥、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等钻井完井技术综合研究。

  根据计划安排,川科1井将在2008年11月30日完成施工任务。胜利渤海钻井二公司70691井队负责钻井,西南油气分公司负责钻前施工、录井、固井、测井和测试。

  背景资料:

  海相是相对于陆相地层而言的地层结构。在地质构造过程中,由海洋环境沉积下来的地层,叫做海相地层;而湖泊、河流、沼泽等陆地环境沉积下来的地层,叫做陆相地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油气田都是在海相沉积地层中发现的,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沉积地层,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油气勘探在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经历了第一次创业,到20世纪80年代原油年产量达到1.67亿吨,天然气年产量达241亿立方米,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五位,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的中国油气勘探,再也没有大的突破。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却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中国油气勘探的出路在“二次创业”——到海相地层去找油气,理论依据是海相沉积生油理论。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