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航天高科技的优势,推进安全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提升安全技术水平?日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上,“科技兴安”几个字再度被与会者反复强调,成为集团公司2010年安全生产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2009年,航天科技集团全年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为零,实现了国资委、国家国防科工局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考核目标。安全生产工作先后4次得到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受到了中宣部等6部委的联合表彰,获得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的称号。
在出色成绩的背后,除了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还有不可忽视的“科技兴安”行动。由于航天科研生产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特殊性,航天科技集团及所属单位非常重视用“科技兴安”来引领安全发展,全面提升航天固(液)体推进剂和火工品研制、生产、试验、储存、运输和销毁等高危关键环节的本质安全水平。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所属各单位都在着力加强高危关键环节的安全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在安全科技进步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培养安全专业人才、完善专家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
2008年,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了航天工业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系统研究、固化固体推进剂在研制生产、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该中心通过系统开展多个型号产品的工艺安全性技术研究与攻关工作,为确保后续各类新型号的研发与科研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安全技术保障。2009年,七院研制的重型水压机——水控式回水二次截止安全保护装置和水压机机械式附加安全保护装置获得了国家两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不仅如此,航天科技集团还积极地将安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最近几年,航天科技集团通过大力支持“GJG10H红外甲烷传感器”的研制,有效提高了井下高温、粉尘等复杂环境下甲烷气体监测的准确度,并在全国煤矿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通过组织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国家安全生产标准的发布,实现了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全过程的安全监控与管理,填补了国内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空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在新的一年里,航天科技集团仍将坚持科技兴安战略,完善安全投入机制,切实发挥航天高科技的优势,为系统内外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