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成就卓越的智慧----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探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04-12-27

成就卓越的智慧——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探秘

赖永峰  廖国良

  25岁的江铜集团,恰似健壮小伙,虎虎生威,活力四射。

  25个年轮,江铜从领跑中国铜业到跻身世界铜工业前十强,树起了中国民族铜工业的丰碑。

  25年光阴,江铜奋发有为,累计为国家贡献133亿元,取得了建设一个江铜、上交一个江铜、再造一个江铜的骄人业绩。

  江铜总经理何昌明说:“科学发展托起江铜腾飞。”

  创新发展  铸造一流企业

  初建伊始,国家交给江铜的任务很明确:瞄准国际水平,到二十世纪末建成20万吨铜的生产能力,改变我国铜工业落后面貌。因此江铜起步之日就定位于建设世界一流铜企业,它以高起点引进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为先导,使我国铜工业水平一步追赶了40年。

  但他们深知,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固然重要,关键是让外来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终靠自主创新抢占价值链条的高端地位。由此,江铜探索出“大胆引进、消化吸收、跟踪发展、开发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

  论证建设江铜冶炼二期工程时,国家已批准江铜翻版再上一套闪速炼铜系统。但江铜猎取世界炼铜前沿技术,主动调整建设方案,以“一炉改造”取代“两炉翻版”方案,在原闪速炉上进行熔炼技术创新,如期实现年产铜20万吨,节约投资5亿多元。2000年,江铜确立年产40万吨铜的新目标。他们仍然采取自主技术创新、挖潜改造的办法,改造后单台炉处理量达每年35万吨以上,创目前世界上单台炉处理能力之最,且节约投资25亿元。现在江铜的闪速熔炼技术、“ISA法”电解铜工艺被世界铜行业公认为第一。

  江铜建成20万吨能力花了20年;用26亿元的低投资,实现了20万吨到40万吨的跨越,江铜只花了3年。江铜的三度技术创新和低成本挖潜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目前江铜还为巴基斯坦、伊朗等国提供了自行研制的冶炼、采矿等关键设备。

  进入“九五”期间,国际铜价跌入百年低谷。成本压倒一切,江铜创新生产管理方式,引入“全球卫星定位矿山卡车调度系统”,提高采矿设备效率7%左右,相当于增加了价值上亿元的全台套设备。江铜还引进“矿山规划与设计软件”,优选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矿山采剥方案,自产铜精矿现金成本控制在每磅47美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期间,江铜经营业绩不降反升,销售收入从1996年的32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06亿元;利税总额由1996年的3.7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8.6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0亿元、利税20.5亿元。  

  开放发展  融合中外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铜市场实现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并轨,江铜决意打造国际品牌。1996年4月,江铜“贵冶牌”电解铜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一次性注册成功,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免检通行证,实现了中国铜工业零的突破。伦敦注册的回报,使每卖一吨铜由过去的“贴水”100元到现在的“升水”100元。2003年,江铜的白银又顺利通过了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注册。

  江铜完成年产7.5万吨铜建设项目后,随即盯住了年产20万吨铜的目标,但这需要近50多亿元的投资,这对当时资产负债率高达74%的江铜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面对资金“瓶颈”,江铜将目光投向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1997年6月12日,“江西铜业”股票作为中国第一只矿业股票在香港、伦敦同时挂牌交易。2002年初,A股在上海上市。资本运营的溢出效应,为江铜筹集资金近27亿元人民币;国有净资产由上市前的12.75亿元增至2003年的52.4亿元,国有资产增值310.98%,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以下。

  近年来,江铜与国际著名矿业公司合作,以长期贸易合同等方式保证原料供应,稳健经营期货市场,被中国证监会誉为“国有企业套期保值的典范”。
  
  协调发展  主辅比翼共进

  抓住上市机遇后,江铜对集团辅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后勤服务型资产。他们将95家企业重组为45家,对39家企业进行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改造,股本总额达5.1亿元,筹集各类资金2.74亿元。

  时下,江铜辅业已成为支撑集团整体发展的又一有力翅膀。多经企业销售收入从1996年的5.77亿元预计增加到2004年的67亿元,利税3亿元,占集团经济总量的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多经企业无一亏损,安置主业分流人员近8000人,且未出现一名下岗职工。

  永续发展  力行循环经济

  近几年,中国铜的生产和消费量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铜消费国。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江铜遵循“用未来思考今天”的价值理念,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江铜在所属德兴铜矿、永平铜矿等矿山运用“堆浸、萃取、电积”新工艺,从0.25%以下的低品位矿石中回收2200吨铜金属,“一举两得”----保护了环境、新增了效益。在冶炼过程中则革新技术,利用资源“吃干榨尽”。所属贵溪冶炼厂利用产生的烟气进行制酸,成为全国有名的硫酸生产基地;利用产生的阳极泥提炼金银,成为全国最大的伴生金银生产企业;引进以紫杂铜和废铜为原料的倾动炉,年产阳极铜10万吨。

  江铜德兴铜矿,有一条流贯矿区的“大坞河”,它汇集了采选矿作业的酸性水、碱性水及生活污水,每年企业仅对周边地区的环境赔付就达300万元。进入新世纪,江铜投入5000万元,引进先进技术,成功破解了同类矿山治理酸性废水的世界难题。历年来,江铜累计环保投资6.5亿元,每年的环保运行费用达2.2亿元,但通过回收利用废气、废渣、废水中的有用物质,每年可产生效益4.5亿元,荣获“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十佳单位”。

  江铜党委书记戚怀英满怀信心地展示江铜绚丽蓝图:“到2010年,江铜力争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阴极铜产量达到80万吨,挺进世界铜业前三强。”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