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主营业务撑起脊梁 快速成长服务全局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齐中熙)国有大型企业的实践表明,企业的成长和未来,取决于其主营业务是否能够快速增长。《石油情报周刊》公布的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其主营业务就撑起了企业的脊梁。
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有骨干企业,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油近年来深刻分析宏观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重点抓好主营业务,企业实现了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的目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原油生产: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
原油储量增长是中国石油主业发展的基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就提出“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今年,中国石油根据国内能源需求的变化,适时提出了“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的新战略。
东部老油田的稳产事关重大,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关心。中国石油提出:原油生产重点要做好大庆、辽河等老油区的稳产工作,做好吉林、冀东油田的上产工作,使东部油区整体实现稳定。
大庆油田全面推行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等措施,主力油田采用新技术保稳产;外围油田力争上产,使产量达到530万吨至550万吨。辽河、大港、吉林、华北和冀东油田,尽管面临着不同的稳产和上产难题,但新思维和新技术给老油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特别是冀东油田勇于应用新技术,实现了储量的快速增长。渤海湾畔这一串串“明珠”,表明这里是“东部硬稳定”的基本资源区域之一。
国家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叩击着西部石油人的心弦。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战略接替地位已经显现。近年西部油田加大勘探力度,产量不断攀升。
3年前,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新疆油田,年产油突破了千万吨大关,成为我国西部首个千万吨级大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油气产量连年增长,于2003年攀上千万吨大关。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塔里木油田,也实现了年原油产量超过500万吨的目标。青海油田去年也跨过年产400万吨的关口。
天然气生产:从油气并举到油气并重
天然气是21世纪的能源。中国石油经历了从油气并举到油气并重的战略发展历程。统计表明,上半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完成年计划的60%左右;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1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6%;陕京二线比原计划提前近3个月正式进气,增强了保障北京安全稳定供气的能力。
中国石油对国家天然气做出的贡献,离不开两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是克拉2,一个是苏里格。
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克拉2探井获得了高产气流,标志着克拉2大气田的成功发现,其储量之大、单井产量之高国内前所未有。克拉2气田的发现与探明,为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奠定了资源基础,一条横贯全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由此诞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资源前景良好,将对资源接替起到重要作用。
可喜的是,近年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深层也获高产气流,千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目标基本落实;四川盆地川中天然气勘探也获得新成果,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气田已在掌控之中。
炼油化工:从科学运行到优化配置
伴随着中国石油上游业务的发展,炼油与化工业务也在快速成长。
中国石油炼油业务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炼制能力。今年上半年,炼油加工业务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中国石油努力增加加工量,加工原油同比增长10.4%,生产成品油增长10.8%。
近年来,中国石油化工业务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市场营销,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化工产品总销量同比增长10.6%。上半年,化工生产紧紧抓住市场机遇,优化资源配置,满负荷高效生产,努力增产厚利产品,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及效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重点工程:从科学立项到快速建成
当西气东输工程最后一道焊花闪过后,这条西起新疆东到上海、全长4000公里的能源大动脉便横亘在中华大地。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8月3日全线贯通,10月10日天然气到达上海,完成了全线通气。西气东输工程输气管道途经10个省(市、区),年设计输气量120亿立方米,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继西气东输工程后,中国石油又不断向国家交上了重点工程建设的合格答卷:忠武管道实现了“川气东输”,2004年底向武汉、襄樊、黄石支线商业供气,2005年7月1日向长沙商业供气并全线建成投产;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中国石油的炼化基地和重点技改项目建设也顺利实施。大连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及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工作有序展开;长庆、大港、华北和克拉玛依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改造项目步伐进一步加快。吉林、兰州和大庆石化乙烯改造项目全面开工。
中国石油的重点油气产能建设项目陆续铺开并取得积极进展。仅上半年就建成原油生产能力490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35亿立方米,保证了油气产量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