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增储量 川西深层牵气龙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7-07-1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增储量 川西深层牵气龙

  从2000年到2006年,胜利油田利用复杂断块稳产技术新增地质储量1.02亿吨。截至今年6月底,利用复杂断块稳产技术累计增产原油1477万吨。6月27日,新2井在川西深层钻获上百万立方米的高产天然气,气质极佳,不含硫化氢,于6月28日输气投产,日输气量达51.7万立方米,成为川西气田日输气量最高的“王牌井”。

  胜利油田复杂断块油田油层破碎、油水系统复杂、开发难度大,同时储量大、产量高。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胜利油田利用二维地震找到了许多大型断块油藏,年均新增储量4000多万吨,原油年产量大幅上升。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由于三维地震普遍应用,找到了大批中小型断块油藏,年均新增储量2500多万吨。随着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开发技术没有出现大的新突破,年均新增储量开始大幅下降,原油产量迅速递减。

  面对严峻的开发形势,从2000年开始,胜利油田依靠自身力量,联合院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开展了复杂断块油田构造力学机制、油气成藏规律和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研究,系统提出了复杂断块油藏的分布规律和预测方法。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胜利油田在已开发了几十年的复杂断块区找到大量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复杂断块油藏,使储量替代率大幅上升到120%,有效遏制了产量下滑趋势。

  在断块油田开发方式方面,国内外均应用层间接替注水开发。但是胜利油田大部分油区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出现了严重的层间和平面原油采出不均衡的矛盾,原油采收率大大降低。胜利油田科研人员创新性地将断块油田分成“封闭断块”、“开启断块”、“破碎断块”和“岩性断块”等类型,并形成了相适应的开发模式。例如,针对封闭断块油层多、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层系重组”的开发模式,即将纵向上不相邻的、但储层物性和开采程度相近的油层组合成一个开发层系,大大提高了油层储量动用率,提高了采收率。在采油工程方面,他们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分注水、多层智能采油和套损井治理等系列关键技术。其中,长寿命多层注水管柱实现了5层不同压力、不同注入量同时注水,无故障使用时间由过去的6个月增加到3年以上。这些技术中,有2项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专家介绍,除胜利油田外,我国其他地区还有32亿吨储量的断块油田可以推广应用该技术。胜利油田复杂断块油田稳产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潜力巨大。

  川西新2井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于2006年11月开钻,完钻井深4855米,在目的层须家河组二段气藏钻遇6个含气层系,跨越气藏厚度约150米。新2井与之前取得重大油气成果的新851井(封前日均输气量49.9万立方米)、新856井(目前日均输气量43.7万立方米),同属于川西深层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这些成果展示了川西深层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进一步坚定了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西南公司全力开发大西南油气资源的信心。

  位于成都—德阳—绵阳这一经济圈内的川西气田,经几十年的勘探开发,相继在陆相中浅层发现了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高庙子、新都—洛带、大邑等一批大中型气田,已形成年产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规模。受资源总量的制约,在中浅层寻求更大规模的难度愈来愈大,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川西深层和海相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区。

  川西深层潜力巨大,但勘探开发难度亦大。“十五”以来,仅孝泉—新场深层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圈闭面积就达165平方公里,资源量达2822亿立方米。但川西深层大部分储层呈“超致密”状态,埋藏深、低渗透、超高压、经历时期长,只有准确地预测有效裂缝系统才能牵出气龙,这样的地质条件是世界级的勘探开发难题。

  2000年11月,新851井获日无阻流量326万立方米气流,点燃了人们对川西深层的希望。但在随后几年的深层勘探中,因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因素影响,突破受阻,新851井在2002年2月也因安全原因停产封井。集团公司党组把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列为“一号工程”之后,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加大了深层勘探力度,于2006年3月在新856井获日产气50万立方米,且一直稳产至今,这极大地增强了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突破川西深层的信心。

  该局、分公司在长期探索、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巩固中浅层——实现战略稳定,扩大深层——实现战略展开,加快海相——实现战略突破”的指导思想和勘探开发思路,全面展开了深层勘探开发攻坚战,并在2006年末部署了新2井、新3井、新101井这3口针对川西深层的深井。目前,新3井和新101井已经钻至4000多米。

  在多年对川西深层的勘探开发实践中,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西南公司深化了对川西深层的认识,并形成或引进掌握了裂缝预测、大型加砂压裂、定向井压裂、深井钻井提速等一批破解川西深层难关的关键技术,培育了一支攻关川西深层的科研和技能队伍,为加速开发川西深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必备条件。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