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战略 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

文章来源: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9-12-09

  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工业企业,长期以来,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坚持履行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艺,狠抓“三废”资源综合利用,成为我国首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环保先进单位”、“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完善节能减排责任体系。攀钢坚持把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把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责任体系。攀钢及下属各单位都成立了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对节能减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修订完善《攀钢“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标准》、《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建立了重大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重大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效果、重点单位全年无环境污染事故等承包责任制;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成立节能减排工作监督检查小组,制定完善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对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把能源消耗指标考核体系、环境保护指标考核体系、“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利润指标纳入奖惩考评体系,并与领导干部任职业绩、薪酬和任免考核挂钩。

  二、加大投入实施环保项目。“十五”以来,攀钢累计投资31.2亿元,实施环保项目160余项。一是加大老污染源治理力度。针对一期建设的历史欠账,加快环保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发,积极抓好攀枝花地区炼钢转炉系统烟尘治理、废气回收,炼铁高炉系统废气粉尘治理,焦化系统生化废水、焦炉粉尘治理,轧钢系统废水处理,钛白粉废酸、废水治理,尾矿治理等一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环保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狠抓新建项目的环保配套设施建设。严格落实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全过程环保跟踪、监管和控制,抓好环境影响评价,做到配套环保设施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施工、运行,有效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三是狠抓废液、废气综合治理。“十五”以来累计投资2.87亿元,完成攀宏钒制品厂、钛白粉厂工艺废水处理系统改造等水污染防治项目38项,实现废水“零”排放;累计投资21.24亿元,完成攀钢钒4号高炉除尘系统改造、提钒转炉一、二次除尘系统改造等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00余项,烟粉尘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四是狠抓固体废弃物治理。组建攀枝花环业公司从事冶金渣的开发和利用,年处理高炉渣480万吨;含铁尘泥、焦化尘泥全部实现循环使用;从废弃尾矿中提取钛精矿,成为全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

  三、调结构和淘汰落后并举。攀钢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淘汰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落后产能。近年来先后淘汰了40万吨/年线材生产线、模铸生产线、初轧生产线等;正在实施一期焦炉、烧结系统改造。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升级,主要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序能耗显著降低,产品成材率明显提高。建成亚洲最大的25000KVA高钛渣生产线,其产品代替钛精矿作为钛白粉生产原料,大幅减少了钛白粉生产的环境污染。大力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开发出时速350公里100米长尺钢轨、限制有害物质家电板、大口径无缝钢管、钒氮合金、氯化钛白等钢铁钒钛新产品,实现高产值、低消耗,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依靠科技进步促节能减排。攀钢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节能减排的根本举措,强调依靠科技进步不可逆转地节能减排。针对冶炼和轧钢等各工序能耗指标及入炉焦比、钢材综合成材率等关键指标开展技术攻关,开发应用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技术,从源头上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运用具有攀钢特色的溅渣护炉工艺,大幅提高转炉炉龄,降低炼钢用耐火材料消耗;攀钢钒按照“三干一闭路”(干式除尘、干熄焦、干式TRT和工业水闭路循环)思路,实施了1、2号焦炉干熄焦工程、高炉TRT机组建设、转炉煤气回收和炼钢、热轧、钒制品加工等系统废水循环使用等技术改造,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攀钢以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三废”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三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从投产初期的2个发展到60余个,从单一固体废物利用发展为废水、废液、废气(汽)、固体废物以及余热余压的综合利用。目前攀钢铁资源综合利用率从68%提高到70%,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60%,钛资源综合利用率从14%提高到31%;钢渣、铁渣利用率达到100%,累计处理废渣超过1300万吨;利用高炉渣开发生产的高钛石油压裂支撑剂产品填补了世界该类产品的空白,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每年“三废”产品产值达到8.5亿元以上,创效益达到6亿元以上,成为攀钢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