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社科院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一份气候变化报告称,今年1月至10月上旬,我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连续3天雾霾天气的情况比20世纪增加了2.8倍,连续6天的霾过程由200.3站次增加到628.2站次,是20世纪平均值的3.1倍。针对日趋恶劣的大气环境,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每隔几小时就会对雾霾覆盖省份、覆盖面积和强度等进行一次监测,并与90多个地面监测站组成了立体监测体系。
作为我国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风云三号在监测能力上大幅提高,在天气分析预报、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在大气气溶胶、臭氧、沙尘等大气环境监测方面担当了主力军。
据风云三号卫星副总师朱维介绍:“风云三号卫星遥感数据产品涉及全球大气温度、湿度、云和气溶胶、大气成分、陆表、海表等领域共计55种应用,如紫外臭氧探测仪能探测臭氧总量的全球分布和垂直分布,监测南极臭氧空洞变化过程和北极臭氧低值区等,在近期雾霾天气的监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导致的受灾人口约6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3%~6%。风云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大幅减少了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估算,2010年气象卫星投入产出效益比达到1:50,气象卫星已经成为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系列之一,为中国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风云三号A、B星对2月28日出现的北方沙尘暴进行组网观测,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250米分辨率清晰地监测到沙尘区域及分布情况,对沙尘天气及扩散方向进行了准确预报。
根据气象组网观测需要,我国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基本保持每两年发射一颗的频率。今年9月,风云三号03星发射成功,它以地球表面成像观测为主,观测数据主要用于天气预报、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及研究。
风云三号主任设计师李叶飞介绍说:“风云三号03星在A、B星的基础上增加多个遥感仪器探测通道,探测性能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对全球大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多种产品监测的灵敏度和精度更高。”
与风云三号03星组网观测的下午星——风云三号04星,预计将于2015年发射。由于两颗卫星功能互补,04星将更侧重于大气定量探测和气候变化监测,为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提供监测数据。04星还能对气溶胶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更有效的监测,将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同时增强我国在国际组织中关于全球碳排放等问题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