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研制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航天第一炉”问世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8-10-22

  10月19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拥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第一炉”——国内首套HT-L粉煤加压气化炉一次投料成功庆祝大会在河南省濮阳市举行。航天炉的问世,意味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产业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航天技术在煤化工企业的应用取得巨大成功,这对打破外国煤制气(粉煤加压气化)核心设备技术垄断,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实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HT-L粉煤加压气化炉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河南永煤集团濮阳龙宇化工公司独立设计制造的首套粉煤加压煤气化炉,被誉为“航天第一炉”。这套装置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十一五”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并获得国家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成为国家煤化工产业示范项目。据航天专家介绍,这一示范项目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10年,其市场占有量将达到30亿元~50亿元,成为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的典范之一。

  长期以来,粉煤加压气化工艺一直被壳牌公司等国外大公司所垄断。据悉,目前世界上已实现工业化应用的洁净、高效煤气化技术有两种,即GE公司的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和壳牌公司的Shel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这两种技术在国内较大型氮肥和甲醇企业已有一定数量的引进。但这些煤气化技术均为国外专利技术,专利费用昂贵,部分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投资大,技术支持难,难以在国内普遍推广应用。因此,无论是从技术经济角度还是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角度考虑,都应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洁净、煤种适应性广的国内煤气化技术。

  据悉,与壳牌炉相比,中国航天炉技术优势明显,同等企业规模投资节省1/3,建设时间缩短1/3,工艺流程操作更为简便,基本实现原料煤本地化,便于国内外煤化工行业推广应用。据专家测算,应用航天煤气化技术,建设年处理煤30万吨工业装置一次性投资比壳牌少3亿元,比德士古少5440万元,而运行维修费用比壳牌每年少2500万元,比德士古每年少500万元。该项目的投产,将用HT-L粉煤加压气化装置完全替代龙宇化工公司生产甲醇的原固定层煤气化和天然气转化装置,并使年生产规模由现在的12万吨提高到20万吨,每吨甲醇成本下降500元,年增利税1.2亿元,生产规模和技术跻身全国同类企业前列。

  据了解,“航天第一炉”已于10月13日一次投料成功,适用年产35万吨~40万吨甲醇(单台炉能力)的大型航天炉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