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完成中国实验快堆项目现场安装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9-01-04

  2008年12月22日,由中国一重承制的中国实验快堆旋转屏蔽塞安装完毕。至此,由中国一重承制的中国实验快堆堆容器、旋塞和堆内构件现场安装工作全部完成。

  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实验堆装置,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而堆容器及堆内构件、旋塞是实验快堆的“心脏”设备,处于堆本体设备制造的关键路径,直接影响到中国实验快堆工程的整体安装和调试工期。同时,堆容器是核安全一级设备,技术要求高,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难度大。有人把堆容器及堆内构件、旋塞的难点风趣地概括为:“个大、皮薄、馅多”。“个大”是指体积庞大,高12米,直径8米,重1100多吨;“皮薄”是指堆容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壁厚仅为25毫米;馅多是指堆内构件繁多,900多种零部件,单堆内构件的重量就高达700多吨。仅就这个特点来说,难度显而易见。

  从2001年11月30日签订制造合同的那一刻起,中国一重就与中国实验快堆项目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从材料的选择、零部件加工,还是现场安装,每一个环节都注定了一段探索中的艰辛历程。

  在原材料的准备过程中,由于国内不具备核级不锈钢生产能力,只能从国外进口。在竞标的三个国外厂家只有瑞典的一家质量最好,但价格最贵、交货期最长。即使选择了这一家,采购工作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中标厂家在历时两年多、拖期14个月、废掉两炉钢水的情况下,终于生产出了合格产品。可在对首批到货的58张钢板进行复检时,竟有24张不合格。由此可见快堆项目对材料的要求之苛刻。

  在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由于堆容器精度要求极高,中国一重不惜代价大量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为了解决不锈钢焊接变形严重的问题,单是工装设备就做了不下百种;在直径8米的两个大支撑环上,实现了材料的突破……在旋塞的制造中,解决了精度问题,抓取燃料棒的精度达到2毫米,超过了4毫米的技术指标要求。在中心测量柱的制造中,也遇到了空前的阻力,直径800毫米的中心柱封头上,密密麻麻分布了23个测温通道和八个控制棒需要焊接,焊接变形很难控制。就是这样的难度,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在进行大量实验的前提下,达到了设计的精度要求。而且这项工作还得到了俄罗斯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希望一重能够为他们制造这一设备。

  在现场制造安装过程中,为保证安装质量和进度,中国一重抽调了各工种的精兵强将40多人不分节假日,24小时日夜奋战。特别是在堆内构件安装时,由于内部作业空间极其狭小,几乎全是非常规操作,趴着、仰着、侧着、蹲着……尽管如此,中国一重的现场安装人员还是凭着蚂蚁啃骨头一样的韧劲和坚持,攻克这项“最难但最值得”的任务。2006年6月,堆容器第一次性能试验一次成功。此后又相继完成了912根屏蔽栅格板和棒、堆内压力管道18道焊接口、4套中间热交换器支撑、水平热屏蔽、径向内屏蔽装焊、屏蔽钢筒组焊、径向外屏蔽组装、269根上部屏蔽棒组装、装卸料机接管组焊等主要工作。2007年6月,第二次压力试验和气密性试验一次成功。至此,俄罗斯专家彻底信服,向政府推荐邀请一重参加俄罗斯BN800快堆电站建设。

  专家这样评价:中国一重承担这样的任务不是做一个简单的壳子,而是做一个复杂的仪器,不是简单加工,而且包含了很多科研的成分。中国一重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充分发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经历了从陌生到认知,从认知到熟悉,从熟悉到掌控的艰辛历程,先后承制快堆产品5万余件,现场组焊安装2万余件,产品总重1100吨,占快堆机械设备总重量的90%,出色地完成了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任务。

  目前,中国一重正全力以赴开展核电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核电装备制造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基地建成后,中国一重的核电产品制造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对推进我国核电装备的国产化进程,进而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