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大型建材企业的发展良机已经到来。以在建材行业占据70%份额的水泥来说,4万亿元投资将拉动6亿吨水泥的需求。在宋志平看来,当前不仅是中国建材发展的良机,更是加大行业整合重组的良机。他表示,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仍将是中国建材集团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水泥行业,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后来者,通过联合重组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做大做强。在重组存量资产的同时,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增量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资源重组和行业整合,即通过联合重组取得规模优势,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通过市场协同抑制恶性竞争,通过管理改进降低成本,并在区域市场内达到一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水泥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明显,中国建材集团针对水泥市场的特点实施区域整合,短短几年内迅速扩大在淮海区域和东南区域两个重要战略区域的水泥规模。
在淮海区域,旗下所属中联水泥首先实现了与徐州海螺的战略性重组,之后陆续重组了泰山水泥、德州大坝、港源水泥、河南淅川、山东金鲁城等区域内优势企业,使中联水泥的业务规模迅速壮大,成为一个稳定成长的区域内龙头企业。
在东南区域,中国建材集团联合浙江尖峰集团、江西水泥等组建了又一个龙头企业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南方水泥在浙江一次性兼并了48家中小水泥企业。
目前,中国建材集团的整合已经颇见成效。以浙江地区为例,中国建材集团建立了区域价格协调机制,积极响应浙江水泥协会的限产保价号召,实施了恢复性价格提升,使企业盈利有了明显增加,并使偏低的区域水泥价格尽快得到恢复性增长。
在东南区域,中国建材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化规模优势,初步实施了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及产品的市场协同,减少销售费用降低成本。发挥资金优势,不仅有效降低各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财务费用,而且许多过去因资金问题停建、缓建的项目迅速恢复建设。
此外,原有新型干法线绝大部分未建余热发电,中国建材集团已经做出规划,将尽快投入建设余热发电,一方面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通过整合重组,中国建材集团拥有的水泥年产能目前已经达到1.85亿吨,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
收购企业有风险,风险必须是经过评估可控制的。中国建材集团在水泥行业的重组是战略重组。在联合重组中,中国建材集团遵循的原则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集团的战略目标;被重组的企业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潜在价值;能与现有企业产生协同效应;风险可控和可承受。在实际操作上,做到资产边界清晰、人员边界清晰、不超出既定收购价格范围,以及被收购企业与现有企业的非竞争及合作条款。在具体执行层面,有一整套详尽的重组执行指引,包括签订项目的EV标准、付款方式选择、收购比例、股权处理,以及签订合同流程、付款流程等等。
在重组的同时,中国建材集团实施了以财务为主线、以绩效为目标的管理整合,在实现规模战略目标的同时,组织新入企业迅速进行市场协同,实施集中采购、销售协同及管理一体化,并进行了“五化”(即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KPI的管理整合。
中国建材集团一直在坚持“大水泥战略”。据宋志平介绍,“大水泥战略”除了要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以外,还必须坚持走联合重组的道路,以最终成为全球一流的行业排头兵企业。
从长远来看,我国水泥行业产能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目前水泥工业还处在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每年要有5000万吨的落后产能退出。未来两年,中国水泥业的联合重组范围将会更大、力度会更强,大企业将在重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中国建材集团今后在巩固淮海经济区、扩大东南经济区水泥业务的同时,还将积极开拓新的区域,并加快推动区域内企业协同、管理整合。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扩大水泥成套装备出口,拓展国际水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