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北车人才高地——中国北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文章来源: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9-04-03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北车有12人获批享受2008年获政府津贴,在这12人中有6名是高技能人才!这是中国轨道装备制造领域的“北车高地”形象的一次集中体现。中国北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朱文韬、高国星、刁培松、毛正石、王必耕、刘春海等6人获批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

  ——中国北车持证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近17000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9%左右,超出国家高技能人才“十一五”规划目标14.2个百分点!

  ——85人成为代表中国北车操作工人高超技能水平的“中国北车金蓝领”!

  ——全国第一批89名数控操作技师全部诞生在中国北车!

  ——39位高技能人才获评中国北车资深专家或专家;220多位高技能工人成为本企业专家,与专业研发和管理人员一样,享受相同的专家待遇!在中国北车,“工人当专家”已经形成机制,正常运转!

  ——大连机车继中国北车、长客股份之后,成为第三个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

  ……

  身披大红绶带、手捧“全国技术能手”奖牌的电焊工、高级技师李万君说,在北车做工人有奔头儿,公司给我们创造了从低级工做起,到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能手、金蓝领、专家、资深专家这样的发展之路!

  李万君描述的,是股份公司精心铺设的北车工人成才之路,五万北车工人在这条路上奋发进取,创造了高水平制造和谐系列电力与内燃机车、高速动车组、系列化城轨车、创新货车等轨道装备产品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中国北车成为享誉中外的研发高地、制造高地、人才高地。

  为了北车高技能人才高地的建设与发展,股份公司经历了积极探索和扎实工作的过程。

  构筑培训体系  提供充电机制

  2003年,中国北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十个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承担起在高新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中,培训和提高技能人才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环境,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进步的重任。

  其时,也正是中国北车开始技术引进,实现轨道装备制造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折时刻。公司领导深刻认识到,先进的设计与工艺技术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与合作实现,而能够将先进的设计与工艺思想转换成产品的,却必须是我们自己的能工巧匠。作为制造大国的骨干制造企业,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制造大师,拥有可以将先进技术转化为一流产品的能力与人才。公司先后制订了《中国北车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技能人才工程,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的若干意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等,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一道,统筹规划,共同发展。

  中国北车是国内轨道装备制造的优势企业,拥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势职工资源。但常年在传统制造理念影响下,制造相对低端的产品,却使我们工人的操作水平与高端产品制造的要求还有差距。弥补这种差距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培训。在“两级培训,突出重点”原则的指导下,公司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奠定了充电机制的基础。

  五年来,所属企业投入5900多万元用做培训经费,公司与所属企业共同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或完善了数控、焊接等七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这些基地有先进的培训设备,有优秀的理论与实作师资,能够满足北车职工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的需要。基地建成以来,公司每年都针对企业需求,围绕主要和关键技术职业、复合职业等下达明确的千人集中培训计划。已有近6000人次高技能人才完成培训,大多数学员通过培训成为企业的技术尖子,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传、帮、带的技术辐射作用。

  北车重视培训基地的建设,更重视培训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公司积极推行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70%的企业实现了规范化运作,150多人取得了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通过规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技术工人持证率已经达到76.8%。公司还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技能具体要求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能干与干好互相衔接的问题,组织开展《CNR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的编制工作,力求掌握或制订先进的岗位技能操作标准,这项工作受到了国家劳动部门的高度关注与肯定,第一阶段成果——《车工技能培训规范》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完善基地与培训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公司指导和帮助所属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技术引进培训,有效运用了成规模、成系统的技能培训体系。所属企业紧贴生产经营需要开展技能培训,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长客股份公司开展企业核心职业操作技能培训,近1/3的技术工人掌握了高新加工技术,成为生产中攻坚夺隘的骨干。他们在技术引进培训工作中细化培训单元,按国家职业分类目录规范职业工种名称,自编22个工种135万多字的题库,按细化了的工种单元培训考核技术工人,有效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连机车公司围绕技术引进,以造就中国新一代机车制造大师为目标,组织了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技术工人培训行动,使一大批技术工人成为和谐系列电力与内燃机车制造的中坚力量。

  持续不断的培训基地建设和有效的培训工作组织,形成了良好的北车高技能人才充电机制,通过培训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发展环境,通过培训造就满足企业进步发展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已经使中国北车进入了产品档次与职工技能水平同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建设制度体系  完善激励机制

  实施激励管理,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创造业绩、体验过程、实现价值的场所和条件,使他们有成就、成员和成长的感觉,从而自觉地为企业的进步发展发挥自己的能力、潜力和创造力,是股份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时刻记在心里并努力做好的大事。主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公司副总裁赵光兴说,中国北车重视技术,同样也重视技能,我们始终在研究为工人成才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先后修订完善了《技师管理办法》、《专家人才管理办法》、《金蓝领评审暂行规定》等,形成了成长激励、薪酬激励、价值导向激励等比较完整的高技能人才管理的制度体系,为技术工人铺设了一条成才的道路。我们在这条路上设置了明确的晋升台阶,不管资历如何,只要你有技术操作的真本事,有真贡献,你就能沿着这个通道和台阶,走上技能成才的金光大道。

  在赵总描述的这条金光大道上,我们看到了一大批从各个岗位上成长起来的爱岗敬业,技术技能高超,为企业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我们看到唐车公司年仅26岁的电焊中级工马永志,他参加工作不过4年,按规定像他这种资历进入技师序列起码要有9年的工作实践,但他努力钻研技术,凭借在和谐3型高速动车组制造过程中利用高超的铝合金焊接技能创造的特殊业绩,跨越了高级工层级,破格晋升为技师。这种针对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激励政策,有效引导了广大职工学技练功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职工认识到在中国北车工人也有前途,有发展,只要潜心钻研技术,立足岗位做好工作,就能职业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我们看到大连机车公司的“洋机神医”、电工高级技师刁培松,他以高超的技术诊断和修复能力,保证公司进口设备安全无故障运行,创造了难以数计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北车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制度体系作用下,他的收入早已超过企业中层管理人员,2008年,在国家首次向高技能人才发放政府津贴时,他被确定为中国北车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第一人。

  我们看到西安装备公司的首席铆工技师马保明,他以预防和解决铆焊变形的技术绝活儿,为新产品试制扫清障碍的业绩获得企业公认,岗位工资高于其他高级技师85%以上;我们看到永济电机公司闻名全国的中华全国技能大赛金奖得主——工具钳工高级技师张峰杰,他受惠于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奖励政策,获得150平方米住房的重奖。

  我们看到获得中国北车第六届青年科技论文三等奖的哈装备公司青工冀世伟,他以论文《基于VB的串行通信在电机驱动监控系统中的作用》,成为当时唯一的工人参评者,而且还捧上了奖杯,与众多专业技术人员同台受奖,发挥了特殊的典型示范作用。

  ……

  像他们一样,更多技术工人的绝技绝活儿、革新发明都以不同的形式获得股份公司或所在企业的认可与奖励:齐装备公司、长客股份公司、大连机车公司、同车公司、永济电机公司和唐山装备公司等企业,多年坚持开展职工先进操作法评比活动,通过用职工名字命名操作法,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与工人共同总结操作法,将职工个人操作法列入工艺文件,通过视频、巡回表演组织推广活动等,极大提高了高技能人才的知名度和个人价值实现感、成就感,激励他们更主动地发挥聪明才智与创造性,更努力地在企业建设发展中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制订破格选拔技能人才的办法,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导向激励,是中国北车高技能人才激励制度的核心,它体现了北车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引导五万北车技术工人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北车是发展的热土,是创造的热土,越来越明晰地在这里看到进步的希望,成长的希望,也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向高技能人才学习、看齐,争取走进这支充满活力,受到尊敬与重用的队伍。

  加强队伍建设  挖掘人才富矿

  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机制,也要靠人来落实。从股份公司和所属企业专门从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能工作人员身上,我们感到做基地和制度建设,需要严谨和逻辑,需要制订与把握政策的能力,而做队伍建设却需要更多的感情、真情,甚至是激情。在与股份公司劳资部部长郭法娥接触的过程中,在与劳动组织处副处长刘继斌交谈的时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感情、真情和激情。

  刘继斌说,我们北车是中国轨道装备制造的优势企业,传统的国企制造文化与引进的世界先进制造文化相融合,成就了中国北车不可多得的产品制造理念与经验,也造就了特殊的北车技能人才群体。抓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通过交任务、搭舞台、比贡献等多种途径发现和挖掘北车的人才富矿,是构筑北车高技能人才高地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专业部门和职能人员的责任。

  这种挖掘北车人才富矿的责任意识,体现在股份公司劳资部主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每一个人身上。处事干练的郭法娥部长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工作了然于胸,她能最简洁地说清股份公司制订的全部高技能人才管理的制度与规定,勾勒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路与工作方向,用对相关政策的准确把握和对具体工作的高度熟悉,表达主管部门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心与能力。主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刘继斌处长,叫得出所属企业的每一个技能高手的名字,知道他们的绝活儿绝技,能够根据政策定位他们的水平和地位,这是他做好北车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的重要资本。

  每次评聘技师和拔尖人才,劳资部都十分认真地审察所属企业申报的材料,严格依据政策,指导企业做好评审推荐工作,为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技能人才水平,主管人员经常一字一句地为基层修改申报材料,为甚至没有见过面的基层技术工人争取应有的地位与待遇。他们觉得,为高技能人才张目,是为了让更多的技术工人了解我们的政策与激励,更快地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每次带队参加国家级技能比武竞赛,劳资部的同志把每一个选手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集训时帮他们订目标,找问题,快速提高参赛水平;竞赛时帮助他们疏导压力,鼓励他们不畏强手,展示最好成绩。选手们评价,劳资部领导就像我们的亲人,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他们比我们还兴奋高兴;比赛失误了,他们会第一时间把安慰和鼓励送到我们身边;大家着急上火了,他们会悄悄地送来水果和饮料……

  像股份公司的主管部门一样,所属企业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也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倾注了热情与激情。他们充分利用轨道装备制造的产业优势,让技术工人在制造一流产品的实践中崭露头角、发挥作用。中国北车承担的电力与内燃机车、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创新货车、电机与工程机械制造都属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领域,特别是实施技术引进后,产品普遍执行国际通用标准,制造上的技术难度越来越高。所属企业普遍抓住产品制造升级的这种机会,主动锻炼队伍,提升水平。他们不惜重金选派技术工人出国培训,放手让培训合格者到关键、重要岗位工作,在保证高技术产品制造的同时,使操作者得到锻炼和提高。

  唐车公司在制造享有“中华第一速”美誉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过程中,以持有欧洲焊工资质证书的技术工人为主上岗操作,不但保证了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产品制造,还在较短时间内培养了一大批适应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的高技能人才,2008年11月,唐车公司有1人被评聘为股份公司资深专家,五人被评聘为专家,有75人晋升为技师,33人晋升为高级技师,其中6人为破格晋升。

  长客股份公司是高速动车组和国内外城市轨道车辆研制的主导企业,拥有大批高精尖数控设备,企业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创造条件让技术工人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发展。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机械手班在班长谢元立带领下,全员学习机械手操作和编程技能,不但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还自主开发编制了多种小件焊接的操作程序,使动车组构架小件的机械手焊接比例达到95%以上,而技术转让方阿尔斯通公司的构架小件机械手焊接比例只有90%,更为可贵的是,一批技术工人在这种编程实践中经受了锻炼与考验,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更多的企业通过组织立项攻关、难题招标等形式,向技术工人交任务、压担子,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发现和使用人才。

  组织技术大练兵、大比武,为优秀人才搭建展示才能的大舞台。这既是提高全员技能水平,发现优秀技能人才的好方法,也是优秀技能人才展示自我、体现价值的好机会。公司注意将系统内的这种群众性竞赛比武活动与国家的专业竞赛结合起来,在各种竞赛比武活动中发现和培育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几年来,全公司累计有4.6万人次技术工人参加了各企业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竞赛工种多达71个。所属企业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不同的竞赛形式,如党组织开展“双培”活动,培养党员成为技术骨干,同时培养技术骨干加入党的组织;工会组织坚持常年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比武立功竞赛,提供了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与条件;共青团组织坚持开展青年岗位成才竞赛和青年科技论文评比活动,鼓励青年职工快速成长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除常规竞赛比武外,唐车公司开展的工序对抗赛,齐装备公司开展的质量成本对抗赛,不仅创新了竞赛比武方式,还体现了技能竞赛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直接促进作用。沈车公司分阶段开展多工种“练兵比武选状元”竞赛,既提升了员工技能水平,也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开展导师带徒、传技、授业活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快速成长起来。让高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通过难题攻关展现才情,在带徒传技中普及个人技能,发挥引领作用,是北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头戏。所属企业普遍建立了以攻克技术与质量难关为重点的技师协会,开展了“献一个绝招儿,攻一个难关,带一名高徒”的“三个一”活动,组织了签约培养的导师带徒活动等,充分发挥了高技能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电焊工李万君成为“全国技术能手”、“高技能人才传艺项目指导师”后,长客股份公司充分发挥他适应轨道客车制造技术需要的特殊作用,让他担任了现场指导师,主管现场产品质量和电焊工的培训指导工作。他先后签约带徒20多人,把几百位焊工新人引进电焊大门,现在他的徒弟有的成长为技师和技术能手,有的也成为导师,带上了自己的徒弟。李万君还把自己二十多年做电焊工的经验做成速成教材,在课堂上边讲解边示范,整理成笔记,让徒弟和工友传阅,用培养更多的电焊高手的方式,回报企业的培养,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贡献。

  在股份公司和所属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为高质量高水平的“北车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输送着源源无尽的技能支持!用五万技术工人的精彩技艺,创造着中国轨道装备制造业的无数新奇迹!

  面向未来,股份公司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党委副书记林万里提出,要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现党代会提出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认真抓好落实。

  总裁奚国华更提出,为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建设一支满足轨道装备制造升级换代要求的、中国北车“制造大师”队伍!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写满创造与贡献的北车高地上,走来更多中国轨道装备的制造大师!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