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华北电网不断提升优化配置资源能力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时间:2009-08-31

  从建设第一条500千伏大同—房山输电线路,到500千伏“七横三纵”骨干网架逐步形成,再到如今依托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将华中水电输送到京津唐地区——

  8月26日,在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镇的高山上,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大(同)—房(山)三回第八标段的施工人员正在组装直升机放线的配套工具。据悉,大房线不仅是“西电东送”重要通道,而且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汛期“南电北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回工程年底投产后,山西500千伏外送电力通道线路将由7回增至9回,送电能力提高至920万千瓦。

  经过多年建设,华北电网“西电东送”能力达到1800万千瓦。以特高压工程为龙头,华北公司进一步完善“七横三纵”500千伏骨干网架,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两年内将建成内蒙古电网东送第二通道加装串补工程、大房第三回线工程等,使“西电东送”能力再提高10%。

  大房线作为华北电网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开创了华北超高压大电网建设的新局面。20世纪80年代,为缓解京津唐地区用电负荷中心严重缺电的状况,华北电源建设布局调整,除在路口、港口建设发电厂,还重点建设晋北、蒙西等煤炭基地的大型坑口电站,通过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向负荷中心输电。1981年7月,大房一回线路开工,1984年4月,二回线路开工,1985年5月29日、9月25日,一回、二回工程相继竣工。20多年来,大房线作为华北电网从220千伏升压至500千伏的第一条线路,挺立于群山之间,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到2000年年末,华北电网共建设500千伏输电线路29条,总长3499.16千米,建设500千伏变电站12座,变电容量1506.1万千伏安。达拉特、丰镇、神头、大同发电厂等西部能源基地大型坑口电站,与大港、军粮城等东部路口、港口支撑电站,构成了以火电为主、“西电东送”的格局,以500千伏“U”形双环网为骨干网架的现代化华北电网形成。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根据国家电网“十一五”整体布局和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华北公司提出了建设“七横三纵”500千伏骨干网架和京津唐双环网、京津冀大环网的中期发展目标。三年多来,华北电网工程建设和投产总量直线攀升,500千伏变电站由47座增加到96座,变电容量由5535万千伏安增加到1.0551亿千伏安,500千伏输电线路由115条增加到240条,装机容量及负荷大幅增长,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华北电网。

  如今,在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战略布局引领下,华北500千伏“七横三纵”骨干网架已经形成,依托国内首条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线路,实现华中与华北南北电力互送;16条500千伏线路组成的7条“西电东送”大动脉,将内蒙古、山西煤电基地的电力源源不断地送入京津唐负荷中心,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