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13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6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和4个大型合资乙烯基地,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炼化企业集群。2009年中国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29亿吨/年,是1998年重组时的1.76倍,成品油销量达到1.29亿吨。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世界第三大炼油商、第二大乙烯生产商,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三,在2010年度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技术的持续创新。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石化已经掌握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国际的封锁,我国石油化工科技人员发扬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经过艰苦奋斗,开发形成了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等一批炼油技术,奠定了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开发形成了催化裂化、加氢家族技术,部分自主开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专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常减压和焦化装置完成大型化,超低压连续重整技术工业应用成功,中国石化已拥有了现代炼厂全流程工艺技术,具备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单系列千万吨级炼厂的能力。2006年海南炼化800万吨/年炼厂投产,13套主要装置中有12套采用自有技术建设,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8%;2008年青岛炼化1000万吨/年炼厂投产,15套装置中有10套采用自主开发技术。
从1997年推行汽油无铅化开始,中国石化拉开了油品质量升级的序幕。2003年中国石化所生产的汽油全部达到国Ⅱ标准要求;2010年中国石化生产的车用汽油全面达到国Ⅲ标准要求。同时,2008年中国石化在北京地区率先推出了相当于欧Ⅳ标准的京标C汽油,此后,又先后在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推出了相当于欧Ⅳ标准油品。所生产的满足欧Ⅴ排放标准的汽油、柴油产品已供应香港市场。我国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才走完的质量升级历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依靠自主开发的清洁油品系列生产技术,中国石化低成本快速完成了质量升级任务,向社会及时提供了绿色清洁油品。目前中国石化已经拥有了满足欧Ⅳ排放标准的油品生产技术,储备了部分满足欧Ⅴ排放标准的油品生产技术。
在依靠自主开发技术,提升炼油产业的同时,中国石化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利用资本运作等方式,拥有新的技术,提高开发起点。2007年中国石化从康菲公司购买了催化汽油吸附脱硫(S-Zorb)技术,成为这项技术的拥有者。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设计建设了90、120和150万吨/年S-Zorb生产装置,目前已在高桥、镇海、广州、济南等企业建成并投产运行,结合多年炼油技术开发经验,工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发并投用了新一代S-Zorb吸附剂,性能明显提高,用剂量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实现了引进技术的再创新。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中国石化在做好油品质量升级工作的同时,在生物质能源、天然气开发及煤清洁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2004年12月开展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工作以来,中国石化已在河南、安徽、湖北、河北、江苏等10个省份销售车用乙醇汽油。中国石化开发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已完成工业试验。目前,正在开发第二代生物柴油技术以及油藻制生物柴油、纤维素制乙醇等技术。
当前,我国逐步进入现代化行列,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中国石化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