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集团公司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做好人才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4-03-18

中国一重集团公司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做好人才工作

  近年来,一重集团公司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把“科技兴企”战略与“以人为本”原则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的优惠政策,这些都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专业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水平较高、成套生产能力较强的重型装备专业人才队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尤其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重集团公司现有职工14959人,其中在岗职工12487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56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31.7%,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50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96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04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有3800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30.4%,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2970人,占在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5.1%;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20人、本科生139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人,省、市级学科(专业)带头人7人、后备带头人7人、第三梯队成员17人,现有高级技师10人,技师294人,高级工1523人,中级工1666人。

  一重集团公司党委、总部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人才工作。一是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工作会议,总结科技工作,对获得国家、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和人员、集团公司“总经理科技特别奖”和“ 科技拔尖人才”的同志进行表彰奖励,以此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各类人才,如把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年富力强的高级科技人才提拔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重要领导和管理岗位上来,使各类人才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三是每年评出一定比例的“科技拔尖人才”,按月发放津贴。在“科技拔尖人才”评选中,技术工人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同时,对具有“科技拔尖人才”称号的职工,在购房等方面给予照顾和补助。四是恢复了中断十余年的工人技师评聘,把一大批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人评聘为中、高级工人技师,并享受了相应待遇。五是在集团公司结构工资调整中,把科技人才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作为工资结构调整的重点倾斜对象,极大地调动了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六是创造条件举办了大量学习培训活动,为广大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充电”。

  为留住和吸引人才,一重集团公司党委、总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采取了十一条应对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修订了《引进大学生的有关规定》,与全国二百多所高等院校加强了沟通和联系,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参加各高等院校大学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保证了企业引进人才渠道的畅通,仅2003年就引进合格大学生64人,提高了引进大学生的质量,确保了集团公司人才需要。

  2、制定了《引进在职人员管理办法》,2003年通过招聘形式引进急需且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专业人才68人,缓解了热加工专业多年不进人,专业人才断档的矛盾,基本满足了生产一线人力资源的需求。

  3、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来一重集团公司工作,1999年建立了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制定了《引进博士人员有关待遇的规定》,为国外留学博士、国内博士到一重工作,为其提供了较高的收入标准、在大连购买住房、配备公务用轿车、负责解决配偶和子女落户大连等待遇。目前,已引进3名博士后(其中1名博士后已在一重进行工作)和2名博士(其中一名为留美博士),并已在集团公司重要领导岗位工作。

  4、从2001年开始,实施了《选拔一重科技拔尖人才的有关规定》,3年来共评出390人(次),命名为“一重科技拔尖人才”,并给予不同级别科技拔尖人才发放800元、500元、300元的月津贴,以及提供金额不等的购房补助,稳定了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5、1998年开展了“总经理科技特别奖”的评选活动,到目前共评出36名同志为一重集团公司“总经理科技特别奖”获得者,投入40余万元资金进行表彰奖励,增强了他们为企业奋斗的决心。

  6、制定了《一重专有技术管理办法》,在奖励一重专有技术持有人的同时,为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了条件。

  7、在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高技能工人的培养和选拔,正在着手建立各工种、各专业技能带头人的评价体系和认定办法。今年“五一”节前将通过考核评定机制,评定出100名各技术工种技能带头人,享受科技拔尖人才的津贴政策和住房政策。

  8、尽力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高新产品研发中心和人才基地,转移至经济和信息发达地区的大连和天津,面向全国招聘专业科技人才,改变高级专业科技人才不愿来一重的状况。2000年一重设计研究院、市场部就已经迁入大连市开发区,有300多名科技人员在大连安家落户,现正在筹建重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9、制定了《职工长远教育培训规划》,2003年完成职工培训5752人次,举办了企业管理、营销经理、计算机和外语等内容的培训班,并建立和完善了技术工种岗前、在岗和技术等级培训制度,以及与相应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津贴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10、注重引进外部智力资源,与众多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效显著。例如与燕山大学合作完成了大型筒类锻件热态在线尺寸测量及节材锻造技术研究,提高了锻造精度,减少了锻造余量,降低了制造成本;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进行了超临界汽轮机缸体性能综合评定研究,为一重拓宽电站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中科院合作开发大型铸钢支承辊等项目现正在进行。

  11、2003年开展了“双优”师徒星级评定工作,设立导师带徒专项奖励基金,由集团公司青工拜师学技活动小组根据综合考评成绩,在协议期满后一次分等级发放给师傅带徒津贴。共有100对师徒签订了师徒协议,其中担任师傅的有5人是高级工人技师,78人是工人技师或高级工人,徒弟也是从优秀的青工中推荐选拔出来的。目前,一批优秀的青工逐步脱颖而出,成长为主技工、班组长,以及分厂的技术骨干。此项工作既关系到集团公司今后的技术人才储备,又涉及到青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并对集团公司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一重集团公司初步形成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机制留人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