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国企轨迹②】有破有立 中国石油进入全新“改革时间”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10-12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为推进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40年来,广大中央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一路高歌。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推出“改革开放40年·国企轨迹”系列报道,敬请关注。今日推出第二篇《有破有立 中国石油进入全新“改革时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组改制2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改革更深化、开放更扩大。

“中国道路”愈加宽广,“石油脚步”依旧铿锵。在投资规模平均压减30%、结算油价下降35%的情况下,近两年中国石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7万亿元、利润1314亿元,上缴税费6506亿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了“石油力量”。

顺应国之所向——千方百计保障能源安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敏锐洞悉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重大挑战,对石油发展作出重要批示。

中国石油专题研究部署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实现原油产量稳中上升和天然气快速上产。浙江油田YS117H1-6井获得放喷测试稳定日产15.5万立方米,页岩气勘探评价取得重大成果;华北油田吉华2X井日产纯油10.26立方米,打破河套盆地2万多平方千米找油40余年沉寂的局面;大港油田埕66×1井日产油157立方米、日产天然气6444立方米,成为该油田今年首口百吨高产井……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石油勘探战线捷报频传,一口口高产“明星井”扎堆诞生。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天然气保供是重要“大考”。在供给侧,中国石油千方百计增加资源。塔里木、长庆、西南和青海四大气区均满负荷生产,日均超计划产气500万立方米以上。在需求侧,中国石油全力落实发改委“压非保民”要求,率先将公司内部炼厂、油田热采等用气负荷降至最低。退出部分高端市场,腾出资源保障河北等地计划外民生用气。

“天然气互联互通计划”作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举措,是实现天然气管道“全国一张网”格局、加大管道输送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气调峰水平、保障民生用气的基础性工程

当春风再度吹绿大江南北,中国石油实现了采暖季天然气管网等设施受控运行,保证了民生用气供应稳定,并已全力投入到今年天然气保供的紧张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谋创新谋未来——挺起科技强企的坚实脊梁

中国石油强化创新战略,厚植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公司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引领和在稳健发展中的强大驱动作用,在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伟大进程中挺起科技创新的坚实脊梁。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0项、创新重大标志性成果40项、形成核心配套技术15项、研发重大装备和软件25项、申请专利超过2万件、新技术创效超1000亿元……

2017年5月10日,随着中国“可燃冰”采成功,走向海洋的中国石油人完成了从100米浅海向1300米深海进军的大跨越,实现了从常规油气到可燃冰全新领域作业的大突破。面对无可借鉴经验、无相关标准、无成功示范的世界级难题,创造了“神狐奇迹”:连续产气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9万立方米,中国标记了可燃冰试采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从探路者到引领者,科技创新强力支撑中国石油页岩气发展。十载不懈探索,中国石油建立起页岩气勘探开发六大技术系列,锁定了长宁、威远、昭通三个建产区,实现了直井、水平井、平台工厂化作业的三个跨越……石油人用亲手打造的科技密钥唤醒了“沉睡的蓝金”。

9月14日,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日产量达到1100万立方米,至此,中国石油在川南累计开钻页岩气建产井479口,累计产气100.97亿立方米

2017年11月30日,经过10余年努力,特别是近5年来苦干实干和持续的科技攻关,克拉玛依石油人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中心区发现了10亿吨级玛湖砾岩大油区,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砾岩油田。2017年12月27日,《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通过技术鉴定,并得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肯定。

回应民之所望——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变革,一条永不停息的进取之路。4年前的4月17日,中国石油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此为标志,中国石油进入了全新的“改革时间”。

中国石油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先后召开26次深改组会议,陆续出台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专项改革方案,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管理体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方面,推出16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改革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

这是实干铸就的成绩清单:该集团公司功能定位和体制框架基本明确,建立“总部—专业公司—地区公司”三级管理架构,总部机关职能优化和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人员编制和处室总量同步压减20%。业务优化和改制上市成为改革亮点,天然气与管道体制改革破冰,成立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及五大区域分公司,专业化重组6家工程建设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根据油价变化合理安排投资计划,优化原油产能建设和原油产量,关闭一批小型炼厂,淘汰落后产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僵尸企业”及特困企业治理,79户企业同比减亏31亿元,企业办社会职能加速剥离。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制定出台《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意见》,分类分层完成合资合作项目50个,中油资本和中油工程成功上市。

改革有破有立,责任有依有据,权力有收有放。百万石油员工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与稳健发展构成了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姊妹篇。

共享企之作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5年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提出。中国石油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巩固和扩大先发优势,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能源支点,绘就“大写意”中浓墨重彩的壮美画卷。

从接连合作陆海项目、陆上项目、海上项目,再到签署价值16亿美元全球物探行业最大单,中国石油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开展的油气全产业链一体化合作已经成为中阿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会发现,5年来,沿着“一带一路”,这样的合作大手笔屡屡出现。

历时23天,航行1.07万公里的弗拉基米尔·鲁萨诺夫号于7月19日顺利抵达中国。这是亚马尔项目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穿过白令海峡向中国供应LNG。亚马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

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股份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上游领域的合作;通过政府高层推动,中国石油和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在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期间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实现了数个千万吨级油气合作项目延期。在伊拉克,中国石油参建的哈法亚油田油气产量超过预期,作为伊拉克南部油田的主要力量,每天有25万桶原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球各地。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中国石油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进行着52个项目的合作。2017年,公司在“一带一路”地区油气权益产量当量超过7300万吨,占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权益总产量的80%以上。设施联通进一步推动了贸易的互通。2017年,“一带一路”地区油气贸易量达2.3亿吨油当量,占公司贸易总量的一半。“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成为跨国油气战略通道的资源保障区和优势产能合作的主要市场。



点击图片 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姚腾】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