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企业”郑煤机:深化改革 推动智能制造迈向中高端

文章来源:河南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9-09-20

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在听取了企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等情况后,习近平指出,中国必须搞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自力更生是我们奋斗的基点。习近平强调,我们现在制造业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继续攀登,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图为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8.8米高的液压支架。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1998年由国家煤炭工业部划归河南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煤炭行业长期低迷影响,郑煤机几近崩溃破产边缘,资产负债率超过117%,职工工资拖欠8个月,10年的医药费无法报销,处于半停产状态。自2000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郑煤机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党的建设和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协同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改革创新道路。

目前,郑煤机拥有煤矿机械、汽车零部件、投资三个业务板块,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28个分支机构,员工18000多名。2014年被列入河南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的“双试点”单位,2018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289亿元,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7亿元,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60.27%。

郑煤机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过程可概况为“三步曲”:一是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为代表的机制改革。二是以“产权优化”为代表的体制改革。三是以“转型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代表的高端智能制造结构性改革,同时也开启了郑煤机的国际化进程。

打破“铁饭碗” 以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实施干部“四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取缔“终身制”,实施以“竞聘制、任期制、岗薪制、末位淘汰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制度改革,营造了市场化氛围。经理层由董事会面向社会选聘,党委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和参与考察,经理层成员100%实现了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契约化管理。

实施用工制度改革,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打破“铁饭碗”,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形成了合同制、劳务派遣制、专业顾问专家制等多种用工形式,形成了人才市场化流动机制。

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实现薪酬能高能低。取消“大锅饭”,实施与市场接轨、与企业效益和岗位贡献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在技术一线实施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在销售一线实施提成工资制;在生产一线实施计件工资制、单元工作量日薪制;在一般管理人员中实施岗薪制,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股份制改造 以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郑煤机以改制重组为基础,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实现整体上市,推动企业扭亏脱困、做强做大、培育全球竞争力。公司由全民所有制的国有工厂制,逐步成为A+H股上市公众公司,拥有了国际化的投融资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持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将郑煤机的国有股份由河南省国资委划归河南装备投资集团持有和运营。

截至目前,郑煤机形成了国有相对控股、境内外社会公众股、企业核心骨干持股相结合的混合多元股权结构,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国有资本大幅增值,国有资本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放大。

瞄准中高端 以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传统煤机产业进行结构性改革。郑煤机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煤机板块向智能化、成套化、国际化、社会化方向转变。同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2015年为中国神华集团联合研制的8.8米液压支架,多项关键技术均为世界首创。2016年,郑煤机成套综采支架出口美国,标志着中国煤机制造实现了国际高端市场零的突破。

目前,郑煤机的产品已经打进了俄罗斯、土耳其、印度、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际市场,与国外煤机巨头在国际同台竞技。2018年郑煤机成立采煤机公司,拥有建设成套化智能工作面的能力,持续引领煤矿综采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方向。

推动国有资本布局高端智能制造产业。2016年至2017年,先后并购亚新科汽车零部件集团、索恩格公司,进入了市场容量更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全球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网络。

郑煤机开启了从国际化销售向国际化运营的转变,企业全球化布局取得初步发展,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

郑煤机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郑煤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三个有利于”为国企改革价值判断标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将郑煤机打造成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的全球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集团,为中原出彩、中部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晓哲】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