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凉山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帮扶 四川国资国企吹响“集结号”

文章来源:四川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1-06-1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的关键所在。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6月9日,四川省国资委召集凉山州国资委和十余户国企相关负责人,在凉山宁南召开国有企业凉山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座谈会,吹响四川国资国企加力凉山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帮扶的“集结号”。

分类招录,本月底前完成全省国企首批可解决就业底数摸底

“开展凉山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四川国资国企只能进,不能退。”四川省国资委负责人说,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无奈之举。凉山州是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的主战场,“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达7.44万户35.32万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如何稳定、扩大就业,进而促进搬迁群众持续增收,直接关系到四川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质量和成色。国有企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和突击队,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具体怎么做?依托现有工程、项目等,分类招录,成为“第一招”。四川省国资委现场发起摸底征集,要求全省国企本月底前反馈首批可解决就业底数摸底。并协调凉山州国资委摸底当地就业需求,以期针对实际实现精准对接。

坚持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招录,瞄准不同需求和人群,也进一步凸显出摸底的重要性。

按照要求,对普通务工需求,国企将充分依托在建工程项目,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用工名额,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务工就业。蜀道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熊启高说,依托沿江高速宁南枢纽互通等项目,企业目前已吸引千余名当地工人务工,下一步将根据摸底情况,加大凉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的就业帮扶。

四川省国资委还提出,分类招录,对高等院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充分尊重就业选择的基础上,可适当降低录用条件。对此,不少企业积极响应。水电十局西昌区域有关负责人说,去年企业在西昌学院招聘了40多位应届毕业生,今年前不久还组织该校学生到企业参观,希望促成更多双选。“我们也将和学校进一步沟通,更多关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四川省国资委也表示,将依托凉山州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职校,定期汇总梳理凉山州集中安置点毕业生信息,有计划的组织国有企业进校举办凉山州招聘专场。

此外,对有一技之长、能满足企业用工基本条件的,国企将优先录用;对有一定基础、能通过短期培训掌握一定实用技能的,企业将和当地部门联合系统培训,合格后择优招录。“技能工人的培训,需要企业和地方携手持续推进。”水电五局二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联合培养,目前项目部已吸引当地600余人就业,其中专门引进招录的水电工、焊工等技能人才60余名。

综合施策,探索建立长效管用机制“管眼前更要管长远”

“全面摸清底数,为后续帮扶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支撑,不能‘用时方恨少’,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座谈会上,四川省国资委负责人的提议引发强烈共鸣。

参会国企纷纷表示,将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和帮扶实际,从直接吸纳就业、就地就近务工、入校招聘就业、跨区域转移就业四个方面,分层次摸清能够帮助解决的就业底数,建立台账,定期更新。

凉山州国资委负责人表示,要积极协调州县相关部门,摸准弄清全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需求和搬迁群众的基本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推动企业用工提供基础参考。

对此,四川省国资委也表示,将三方携手,共同探索建立长效管用机制。一方面,各企业定期发布用工需求,提出合理建议和方法途径。同时,省、州国资委指定专人对接协调,搭建国有企业用工平台,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制约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务工就业的“堵点”“难点”问题。

“管眼前更要管长远”,延续和发扬“国企入凉”成功经验,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被重点提及。借助攀西“阳光”资源,布局医疗康养产业,川投集团西昌大健康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正在建设中的西昌医院投用后预计吸纳本地就业人员比例将超过75%。这之中,既有返乡的相关专业大学生,也有大批后勤保障人员。“未来,视发展情况,我们还将加大在攀西的投资力度,启动更多新项目,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如何通过持续拓展和丰富在凉山开展产业帮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让不具备就业技能、无法通过培训实现务工就业的搬迁群众共享产业帮扶“红利”?座谈会上也提出了思路:一方面,要帮助和支持凉山州大型集中安置点引入或配套建设一批扶贫车间或卫星工厂,让搬迁群众能在以“土地入股分红”“集体产业收入分红”等模式中,变向实现“就业”增收。另一方面,要针对集中安置点致富产业普遍薄弱的具体实际,将事实证明效益好、销路畅的已建成产业项目,有效扩大到县域内集中安置点,不断延伸价值链条,提升成片带动性,带动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集思广益,更多新点子不断涌现。在前期摸底沟通中,就有国企提出可借助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等,助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消费扶贫促进就业,专业农业平台公司和商贸流通企业也将大力实施“贸易促进式”帮扶扶贫,帮助集中安置点优质农(特)产品拓展外销渠道,促进集中安置点小产业融入全国大市场,在带动“第一产业”发展中实现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马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