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引领,着眼“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于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湖南国资国企做优做强做大,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近期,湖南省国资委印发《湖南省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紧扣湖南战略谋篇布局,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到“十四五”末,资产总额达到2.6万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5%,净资产收益率提升至5%以上,培育世界500强企业1至2家,中国500强企业7家。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领域资产占比分别达到30%、30%和40%,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40%、35%、25%。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以上。
“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要提升到3%以上,重点优质企业提升到5%以上,新增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不低于2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
优化国资空间调整布局
服务湖南经济发展新格局
着眼湖南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湖南省国资委提出,国资国企将重点围绕“一主(长株潭)一港(城陵矶港区)两轴(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长沙-益阳-常德)多点(湘南、湘中、湘西、湘西南)”,加快构建由长株潭、省内、周边省份渐次向全国扩散的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装备相对完备的国内就近配套支持体系。
《规划》要求,优化布局结构调整,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能源、交通、旅游、医药、环保等领域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钢铁、工程机械、盐化工、电机电控、工程建设、有色金属等领域结构性调整、数字化赋能。推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进粮油肉、水电气、交通设施、军民融合等领域托底性保障、应急化响应。
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坚持向高端新型钢材、特种钢件定制、大型复杂钢构件制造领域强链延链补链,构建以高端钢材为核心节点的钢材产业链;推动工程建设产业一体化、装配式建筑、建筑数字化、智慧交通等建设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交通、水利建设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粮油肉供应保障能力,打造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链,推动农药化工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盐+”全产业链和打造食盐品牌,进一步拓展黄金、钨锑钼铅锌等有色金属采选冶主业。
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国资国企将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引领并打造新一代电磁电气技术产业链,聚焦工程、农业机械推动工程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提升磁浮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核心配套能力,打造以钛材、钛件、钛装备为牵引的钛产业链,加强高性能稀土铝合金项目建设,以飞机刹车片、起落架及高端硬质合金刀具为核心产品打造国内炭炭复合材料领军企业,加大省属国有资本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力度,积极拓展设计咨询、检验检测、现代物业、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强化国有资本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支持,坚守生态底线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和归集环保资源做强环保节能产业。坚持“目标合一、能力合体、项目合作”,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级工业智能体创新研究院,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
以空水两港、陆路交通、综合能源、智慧水网、冷链物流为重点,不断夯实基础设施产业。加快“通用航空+”新业务发展,全面打造新时代通用航空发展“湖南模式”;按照“港产园城”发展思路,推动“以港促产”“以产促商”“以商促城”布局,加快湖南一江一湖四水内河港口航运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积极参与“五纵五横”干线铁路网建设,提升高速公路相关产业发展水平,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多式联运;加大清洁能源布局,强化煤炭能源保障,完善天然气管道设施,打造涉水全产业链,不断提升湖南农副产品全省储运配送保障能力,积极布局综合能源、智慧水网、冷链物流等产业。
构建开放活跃创新生态
奋力进军科技创新高地
国企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
2020年,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127亿元,同比增长52.1%。目前,拥有国家级创造平台37个、省级创新平台11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7家,有25户企业纳入今年首批申报名单。“十四五”期间,省国资系统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四个面向”,对接湖南科技创新“七大计划”,集中省属国企优势资源与优势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打造创新服务平台,以非常之举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从机制和人才保障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强调要着力构建创新服务生态,围绕区域创新链努力打造创新资金链、创新技术链、创新孵化链,推动创新联合体和创新联盟建设。健全完善加大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从国有资本预算金中连续三年列出专门预算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支持科技型企业以本企业股权为标的,采取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等方式,对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激励。落实“揭榜挂帅”机制,系统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赋予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更大自主权。
探索建立科研投入评价机制,根据商业一类、商业二级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特点,实施分类考核,将经过审计的研发投入、数字化转型投入视同当年利润,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指标时予以加回,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企业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梯队,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统筹运用多种中长期激励方式,鼓励支持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有效参与分配,建立健全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成长、孵化机制,以多元化激励体系引智选才,不断加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着力打造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以华菱集团为主体,形成以大数据、数字化车间、全流程智能制造、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钢铁数字化发展新格局;以湖南黄金集团、湘煤集团为主体,聚焦“安全、高效、智能、绿色”,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矿业深度融合;以湘电集团为主体,推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转型,打造智慧工厂,实现产销研等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管理;以现代农业、海利集团为主体,聚焦“智慧农业”,推动畜禽智能养殖与精准养殖,实现农业种子选育过程安全高效、性能优良;以湖南建工集团、湖南交水建集团为主体,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信息技术,与施工生产过程相融合。
湖南省国资委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省属国企科技将紧紧围绕湖南“3+3+2”产业集群,聚焦“工业四基”中“卡脖子”技术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加强新兴技术和战略必争领域前瞻性布局。工程机械、电磁能等高端装备,钛材钛件、高强铝合金等新材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力争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或进入行业第一方阵。
突出对标一流深化改革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国资委将推动省属国企切实担负起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任务,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分层分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两家,聚焦专业特色打造一批行业一流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十四五”期间省国资系统深化国企改革、加大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建设定下的目标。
华菱集团将承担起打造世界一流钢铁冶炼及深加工企业的重大使命。集团将积极打造以高端钢材为核心的钢材产业链,建设以“5G+”和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工厂,逐步推动自动炼钢、智能库房、云数据中心建设、设备智能运维管控平台配套项目落地,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到2025年,成为年产钢3000万吨级、营收3000亿、利润200亿元的现代化钢铁企业。
中联重科聚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两大产业链,积极打造技术研发体系和零配件配套体系,实现集聚集群集约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联智慧产业城建设,大力拓展国际高端市场,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着力打造全球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建设国内一流企业目标上,湘电集团将以电机、电控、电磁能装备研发与制造为主业,打造一流电气传动企业。
湖南建工集团、湖南交水建集团,将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BIM技术和智慧交通,打造一流一体化工程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交通水利建设集团。
湖南黄金集团,聚焦黄金、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投资开发,打造一流有色金属企业。
湖南轻盐集团,以盐及盐化工、医药(含医疗器械)采购及配送为主业,打造国内盐业领军企业。
湖南湘科集团,以军工、民爆产品研发制造、安保、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为主业,打造一流军民融合企业。
湖南农业、粮食集团,以生猪养殖、加工及冷链物流,粮油收储、加工及相关贸易为主业,打造湖南现代农业领军企业。
湖南煤业集团,以煤炭开采、加工、贸易,矿井建设、矿山机械制造,坑口发电为主业,打造湖南最大煤炭供应综合服务商。
兴湘集团、省国资集团,以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基金投资、股权管理等为主业,打造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湖南发展集团,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医养健康等为业,打造一流投资控股集团。
湖南湘水集团,发挥湖南省“一带一部”优势,做大做强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务,打造省内港口物流综合服务企业。
加快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飞行服务供给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流机场管理集团。
加速推进磁悬浮商用化和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流轨道交通集团。
不断提升公司运营质量效益,打造主业优势突出、合理多元并举、投建营一体化的一流高速集团。
《规划》强调,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对标管理,与先进企业开展整体对标、局部对标、分类对标、板块对标、效能对标。要打造卓越品牌,加强品牌战略、品牌价值、品牌传播等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湖南国资国企品牌、品质、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