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全长54.3公里,投资93.17亿元,经过3年奋力建设的景洪至勐海高速公路,于近日与全国联网收费同步开通运营。这条通边达关的壮美通途,犹如一条编织的美丽“玉带”,被轻轻地放在热带雨林中,盘旋于柔情傣乡的山水村落,延续着历史悠久的古道文化,成为祖国西南边陲又一发展大动脉。
2018年,为响应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建设的号召,打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半小时经济圈”战略布局,景海高速公路应时而建。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亮剑拼搏、主动作为,谱写了景洪至勐海高速公路建设的新篇章。
沧江飞彩虹——打通经济发展长廊
凤尾竹随风摇曳,澜沧江浩浩荡荡。自景洪出发,沿着景海高速公路行驶,热带风情描绘的绚丽风景,让这条高速满目葱茏,花香四溢。
从勐海东收费站出高速公路,路旁的农作物长势喜人,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费站旁的生态橘子采摘园,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体验休闲农业。不远处的勐海茶产业园区,也将因为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获得福利。“景海高速公路通车后,两地之间往返只需要半小时,更加方便了。”听说项目通车的好消息,勐海县景龙村委会曼兴小组的傣族青年玉应丙说道。
路通则百业兴,景海高速公路的建设,承载了沿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承载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沿线地质生态条件复杂、气候条件独特、环境敏感点多,为景海项目的施工带来很多难点。”为加快项目建设,及早改善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云南交投集团旗下的西双版纳景海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抢抓施工的重点难点工程,用实干“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为景海高速全速推进打开一个个突破口。
宾房1、2号隧道——整条线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不容易成型的地质条件,丰富的地下水,极浅的埋深,让项目施工面临许多技术性难题。为解决隧道施工中出现地表沉陷、围岩富水等难点,项目在隧道开挖中运用光面爆破技术,实现对围岩保护的同时降低了掌子面作业中的作业风险;同时采用超前探孔和物探相结合,在隧道掌子面开挖前释放围岩中大量承压水,成功避免了隧道涌水、坍塌、变形等灾害,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为隧道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曼合勐特大桥——自施工以来遇到了很多技术性难题。面对困难,项目公司积极应对,以党建促生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采取党员挂钩责任制,责任人蹲守在施工现场,及时沟通解决关键性难题,保障了特大桥顺利施工。
“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攻坚关键在落实。”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就很紧张的工期计划,给复工复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疫情,项目公司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积极协调各方,采用专车将外来务工人员接回,实现快速复工复产。同时采取重点区域重点看守措施,对隧道、梁板预制场、拌合站等人员密集施工场所进行重点管控,有效推进了防控工作。“项目部每次生产会都力求实事求是,从生产着手,用数据说话,大家根据实际梳理情况,排计划,排目标,细化任务,强化监督,用实际行动应对了无数艰难险阻,为项目全线建成通车铆足了干劲,打下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匠心铸景海——品质贯穿于全程
湍急的澜沧江从景洪穿城而过,绵延的景海高速在此建造了飞架南北的澜沧江特大桥,这是国内第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箱拱桥。
“特大桥建设虽然面临多重考验,却创造了建设奇迹。”景海项目公司工程合同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桥桥梁钢箱拱单节段最重达125吨,同时吊装节段多,铆扣系统复杂,施工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特大桥主墩钻孔桩基础为3.5米,深度达55米,如此大直径钻孔桩为云南省首例,钻孔难度大;同时特大桥斜撑桩为小角度(俯角14度)支撑设计,常规施工方法无法确保斜撑桩拱部混凝土密实,国内可借鉴的经验较少。
啃下最硬的“骨头”,为突破特大桥建设的难点,工程技术团队研究应用小角度大截面门洞式斜撑桩施工、膨润土造浆等施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施工的关键性难题,实现了澜沧江特大桥的顺利合龙建成。
毫厘之间见匠心,自开工建设以来,景海项目公司按照百年品质工程的目标,积极推进项目质量、管理、安全精益求精,广大干部职工以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创一流的工作热情,促进了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以智慧工地建设为抓手,引入等离子数控切割机、第三方隧道物探和监测、澜沧江特大桥制造和安装监测、二维码施工记录追踪等技术,着力发展品质工程;以平安工地建设为核心,在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的基础之上,抓实抓细“穿好一件反光背心、戴好一顶安全帽、系好一根安全带”“三个一”活动,消除隐患于忽微,助推风险“细节管控”,丰富了品质工程的应有之义。
雨林系玉带——把美丽延伸到边陲
路生于景,景融于路。驶入景海服务区,孔雀造型的路灯,彩色灯光喷泉,特色的民族元素,服务区让旅途“慢”下来。车辆驶出曼回隧道,绿化带内种植的旅人蕉和椰子树,映射出满满的热带风情,让人心旷神怡。茶叶造型的收费站,高低错落的三角区,热带风情的植被,满眼葱绿的弃土场,景海的“美”隐藏在不经意间的小细节里。
穿过蜿蜒不绝的山河,景海高速被“无痕”地嵌入青山绿水中,绿化景观、文化景观和大地景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沿线的美丽风景也被景海高速如珍珠般串联在一起,延伸至边陲,美不胜收。
“公路修到哪里,就把美丽延伸到哪里,是景海高速公路建设者们认真践行的理念。”据介绍,为努力做好“美丽”这篇大文章,该项目通过“四个坚持”打造了一条生态环保的绿色高速。
坚持环保为要,通过生态化施工和落实环水保责任制,把最大限度保护雨林生态环境和版纳的青山绿水落实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坚持质量为本,通过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和落实质量责任监督,把提升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和铸就百年品质工程的目标渗透到项目建设管理的全方位;坚持因地制宜,针对沿线地理气候特征和植物生长规律,合理选择树种,合理布局绿植空间,在全线营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步移景变、特色鲜明”的绿化景观。坚持合理植入,通过充分挖掘和提炼沿线历史文化、古茶文化及民族文化的特色文化因子,有机植入全线的服务区、收费站、隧道洞口、互通立交、特大桥等构筑物及附属设施中,凸显版纳历史人文特色,丰富公路美丽内涵,带动沿线文旅产业发展。
在设计初期,景海高速便制定了一条与生态相融和谐的高速公路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通过优化设计共节约成本7700万元,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傣乡添通途,汗水铸辉煌。如今,项目全线建成通车,将为通向中缅边境口岸的景洪至打洛高速公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架起中缅经济高速走廊。同时也将打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县县通高速”的最后一公里,结束景洪、勐海两地间无高速公路历史,为西双版纳发展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