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国企以科技铺路 智慧赋能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2-08-11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深圳国资国企作为城市建设运营的“主力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拓创新,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先进科学技术,赋能实体产业,推动业务创新发展,生产力逐步解放、管理效能稳步提升、活力效率明显增强,全面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打造“无废城市”

深圳市属国企深圳能源集团主动拥抱“双碳”战略机遇,积极实践生态能源产业向智慧化转型,引入新一代无线通信、物联网、智能传感设备、边缘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传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创新形成固废处理管理新模式,打造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慧电厂,助力深圳打造“无废城市”。其间,深圳能源集团智慧电厂建设项目荣获ICT2021“最佳城市创新规划奖”。

打造垃圾焚烧智慧运营中心。借助自主研发的WIS信息化系统和生产控制系统的海量数据,通过丰富的数据展板和自主研发的精准管控系统,实现实时呈现、分析焚烧发电、环卫一体化、餐厨生物质等固废处理相关业务,实现生活垃圾焚烧智慧运营。

建设烟气排放AI智能预控系统。建立烟气排放指标预测与物料投放优化模型,实现有害气体实时预警和物料精准化投放。以氮氧化物(NOx)控制为例,可准确预测10分钟后烟气排放数据,自动根据预测调整物料投放量,氨水/尿素的消耗量由原来的2.69L/t降低为2.41L/t,在减少环保物料使用量、降低碳排放的同时,确保烟气排放达标。

打造数字孪生固废产业园。依托BIM三维模型,建立数字孪生生态园,现场布置多达上万个仪表和自动装置,涉及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位、氧含量、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等十几类传感器,通过SIS系统在“数字镜像”上完整呈现能源流和物质流,实现全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建模与模拟仿真。

实现智能园区管理。采用蓝牙5.1和视频AI行为分析融合技术,打造高精度室内三维定位系统,通过绘制三维电子围栏,实现危险作业、有限空间和危险区域、关键设备的高效安全管理,提升现场作业行为智能管理。利用AI图像识别、智能穿戴设备和轨迹信息,识别不规范穿戴和不安全作业行为,提升作业本质安全。通过多功能巡检机器人的读取仪表数据、主动随工、识别人员危险行为、上下楼梯、有害气体监测、喷雾除臭等功能,实现多场景巡检。

构建能源“灯塔工程”。在构建智慧电厂的基础上,立足“双碳”目标和深能环保等业务发展,深度应用先进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通固废处理领域的上下游,向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碳流“四流合一”的数字产业化转型跨越,实现智慧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 助力“智慧金融”提质增效

深圳市属国企国信证券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在公司“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将“金融科技驱动发展”列入公司六大业务主线之一,为经营业务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在财富管理服务领域,推出行业首个自主研发手机证券应用,打造一站式全价值链财富管理体系,智能化服务覆盖高速行情、智能工具、分析选股、交易辅助、资产配置、智能投研等场景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投资理财需求。目前,年交易量超7万亿。在机构服务领域,打造集行情服务、极速柜台、极速网络、智能算法引擎、策略交易平台为一体的全链路交易服务平台,已为超500家资管机构、超1000亿元客户资产提供全方位量化交易服务。在投行服务领域,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在业界率先实现股权、债权全业务全流程的深度数字化管理,成为业界首家所有类型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智能化发行的大投行,也是业界首批实现底稿电子化管理的券商。

打造“万数互联”的智慧企业。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大数据平台、数字员工管理平台,将金融科技应用至企业每个角落。在内部管理领域,通过流程再造、个性化适配等手段,将数字员工(RPA)应用于数据核算、自动化估值对账等600+应用场景,大幅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在业务运营领域,行业首批实现个人客户“7×24小时无间断业务审核”,全面提升审核效率,人力成本节约50%;率先实现机构及产品一站式智能开户,关键信息智能填报,开户时长缩短80%。在经营决策领域,通过数据监控大屏实现市场和运营情况全感知,形成覆盖各业务线的智慧运营和决策体系。

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在敏捷研发领域,打造研发效能赋能平台,平均交付周期从1.5个月缩短至一周、单测覆盖率从40%提升至84.39%、自动化测试覆盖率100%,实现研发敏捷到业务敏捷的跨越转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探索,以应用需求牵引带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升基础产品的性能和兼容性,形成反洗钱、场外柜台、策略交易等一系列自主可控的成熟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并面向全行业推广。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