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国企改革“北京样板” 高质量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文章来源:北京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2-10-17

  长期以来,北京市始终把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统筹推进。目前,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完成主体任务,在2021年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通过改革,国有企业活力效率大幅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下一步,北京市将紧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对照“制度健全、动作到位、成效显著”的要求,全面盘点、对标补差、追求卓越,推动改革成果实化固化,确保年底前实现全面高质量收官,奋力打造国企改革“北京经验”“北京样板”。

  紧跟中央步伐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面发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北京市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工作要求,聚集多方合力,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改革重点任务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措施,形成一张全新的改革“施工图”。各市管企业、各区国资监管机构对照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改革新局面。

  北京市国资系统各级党组织书记全部挂帅出征,确保工作不断线、任务不落空。聚力共解一批难题,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堵点,通过建立市级专班或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市级部门对接,在资金、人员、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集中攻坚破题。

  坚持高质量落实,首都国企改革的氛围空前浓厚。对照国务院国资委考核评估指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全面从严治党检查、经营业绩考核、督办约谈等方式,坚决不让一家企业“掉队”。打造区域样板,在全国国资系统“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评估中,京能集团、首钢集团、北京电控所属北方华创等一批企业成为全国范例、管理典型。

  突出效率活力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国企改革推动了市场化机制各项举措全面走深走实。北京市出台完善市管企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实现“三个全部”:市管企业全部制定党委前置研究清单,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全资和绝对控股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全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各级企业全面建立了规范董事会,有效提升董事会运行质量。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北京市率先在全国研究制定董事会授权管理指引,有效提升经营效率。

  北京市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推进混改。更高水平深化央地合作,在技术攻关、产业协同、项目合作等方面加强与央企联动。上市作为混改重要实现形式,近年来推动建工修复、京城佳业等首发上市,首创证券、燕东微电子IPO过会,市属国有上市公司已增至68家。首钢绿能和首创水务入选全国首批9个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更深层次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发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累计推动252家国有企业引入京东、宁德时代等战略投资者,引入非公资本超860亿元。

  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北京市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改革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取得历史性突破。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新进员工全部实施公开招聘,首钢集团、北汽集团等在集团层面探索选聘职业经理人,808家二级及以下企业引进1019名职业经理人,激起“鲶鱼效应”。老字号企业红星股份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6年来企业净资产、利润分别增长了4倍和20倍。推行契约化管理,各级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严格考核、刚性兑现。全面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今年以来调整退出1766人,占比4.37%。建立差异化薪酬,全面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推动薪酬分配向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国企中长期激励力度加码,32家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13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7家进入行权期企业净利润平均增幅达38.9%。

  聚焦“头号任务”

  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落实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头号任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聚创新要素、改进创新模式、提升创新能级、构建创新生态,持续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强化创新政策供给,北京市先后出台“五加、一减、一保障”一揽子创新支持政策(考核加分、利润加回、投入加大、激励加码、改革加力、容错减压、保障高端引进人才工资总额单列),形成创新政策“组合拳”。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累计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超40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12家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超百亿。

  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管企业创新投入也在逐年加大,2021年达到524.4亿元,三年增长了50%,创历史新高,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7%。市管企业获得国家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百余项,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2021年京城机电、城建集团等6家企业在数控机床、钢结构等领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京东方柔性可弯折显示技术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特等奖,首钢朗泽在国际上首次将工业尾气一氧化碳生物合成为蛋白质,形成万吨级产能。

  积极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好国有企业出题者、引领者、攻关者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土壤修复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服务昌平国家实验室、中科院纳米所等落户“三城一区”。带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攻坚任务“揭榜挂帅”、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发布等方式,推动原创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企业围绕科研机构、创新企业需求,打造一批共性技术、产业服务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融入“五子”联动

  国有经济布局全面优化升级

  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国企改革积极融入“五子”联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作用。

  着力发展高精尖产业,2020年市管企业高精尖产业营收占比30%左右。北京全力做强北创投、亦庄国投等国资产业基金群,全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半导体显示产业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实现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国企服务北京“两区”建设,推动金融、商务等领域扩大开放亮点频现。金控集团成为全国首批、地方首家金融控股公司,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首旅集团东安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完工,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服务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北京出台市管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推动成立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加快国企数字化转型,智慧公交、智慧地铁、智慧电厂等落地见效,福田康明斯被评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灯塔工厂”。

  实施“头雁”战略,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可圈可点。近年来,先后推动京投公司与轨道公司、外企集团与城乡集团、时尚控股与工美集团等20家一级企业合并重组,涉及近2/5的一级企业,力度空前。实施专业化整合,围绕做强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祥龙公交整体划入公交集团,组建首都会展集团、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深化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金隅集团以冀东水泥为平台开展了水泥资产重组;首农食品集团二级企业由重组初期的76家减少至29家,主要经济指标“四年四连增”,实现重组整合“1+1>2”的实施效果。

  加速“瘦身健体”,通过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发展,市管企业主业已由117个优化至59个。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累计完成“两非”“两资”清单企业清退563户、处置“僵尸企业”889户。

  国企责任担当

  服务首都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服务首都发展,北京市国有企业坚决扛起国企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近两年,每年承担北京市约40%的重大项目,年度投资额超千亿元,承担了首都几乎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务、96%的污水处理量、95%的燃气供应量和70%的城市供水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

  高质量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统筹全市国资力量,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百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高水平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及31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几乎全部由首都国企负责,建设了国家速滑馆、高山滑雪中心等一批精品工程,赛时保障、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高规格“北京国企服务”受到广泛赞誉,9家市属国企受到中央表彰。

  高标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近年来完成疏整促项目近1600处,涉及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在产业、交通、生态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京唐二期、巴威曹妃甸高端制造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京台高速、京雄城际铁路等建成通车;横跨五省区市的永定河自1996年以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北投集团、首旅集团、华夏银行、北京建院、保障房中心5家市管企业带头搬迁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城市绿心、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如期竣工;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17家市管企业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近百个。

  高起点改善民生助推共同富裕。市管企业在对口支援省区累计投资超400亿元,吸纳当地就业4万多人,北京市国资委消费帮扶经验入选2021年全国典型案例。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外企集团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平台累计安置6000多人,全系统年均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近1.7万人。

  主动融入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通过市场化方式累计接收在京央企物业管理职能20万余户、1400多万平方米;加快盘活低效用地,打造了金隅智造工场、首创郎园、隆福寺文化商区等一批城市更新改造样板。统筹抓好物业管理、垃圾分类两件“关键小事”,“接诉即办”月均成绩居全市前列。

  突出放活管好

  加快构建北京特色国资监管体系

  按照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职能的要求,北京市积极推进各级监管机构加快转变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提升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水平。

  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北京市国资委出台方案,精简26项监管事项,修订出资人权责清单,清单以外事项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制定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动态调整授权范围。推动京能集团、北京国管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优化出资人监管手段。适应管资本要求,将委派外部董事、总会计师和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决策体系、严格监管的财务体系、确保合规运营的法律体系。

  创新协同监督方式。在全国率先构建“六位一体”监督协同机制,成立由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巡视办、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共同组成的推进小组,提升监督合力。构建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一套制度管企业、一根尺子量成效、一张清单明家底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三降一减一提升”(降杠杆、降“两金”、降成本、减亏损、提升质量效益)专项行动,市管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4.8%,降至近十年最好水平。

  坚持全面从严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光荣传统,更是国企的独特优势。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北京市坚定不移地把国企党建向纵深拓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出台加强市管企业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市管企业全部建立“第一议题”制度、跟进督办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国企党建和改革发展全过程。

  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制定《新时代北京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指南》,组织“抓规范、促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工作。组织宣讲,在主流媒体积极宣传国有企业党建进展成效和典型经验。在全国率先出台国有企业党支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工作指引,制定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若干措施,探索不同类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路径。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实施容错纠错工作的指导意见,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

  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两个责任”,每年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大会、警示教育大会,不断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做好中央巡视、市委巡视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持续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大起底”。强化政治监督,成立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累计对112家二级企业开展政治巡察,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