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宜都市伴随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继创全国行政性资产监管“宜都模式”之后,又大胆实施“五大创新”,探索全方位监管国有资产和构筑国有经济发展支撑的两大方略,国有资本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冲刺全国百强的重要支撑。在助推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国有资产总量从不足40亿元增长到81亿元,年均实现国有资本金收益近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始终保持在110%以上。
第一,思路创新,全力支撑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宜都现有国有企业虽然不多,但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一方面立足构建和完善产业链,鼓励支持优强企业做好行业领头羊,拉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做好配套服务,以“专精特新”,延伸产业链,带动产业群。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吸收民营资本,引导国企、民企相互渗透,交流合作,投资新项目、组建新公司,使县域经济发展形成有机整体。为完善城市功能,市政府授权市供水总公司采取BOT方式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7860万元,由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宜都威德水质净化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日处理污水5.575万吨,增加就业岗位80个左右,年减少COD排放量1660吨,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与此同时,先后将农村管网及省下放企业松宜矿务局自来水公司资产纳入市供水总公司管理,为企业注入经营性国有资产近8千万元;为熊渡电业集团公司争取国家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工程总投资8千多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2千多万元,技改工程完工后将增加30%的发电量,每年为企业增加1千万元左右经营收入。
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上,科学营运国有资本,坚持“三个结合”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抓观念更新转变、抓扶优扶强、抓国企、民企融合发展;二是化解改革遗留问题,与创新国企发展方式结合。力促盘活、盘优、盘大国有资产,优化资源配,推进改革重组和实施产权多元化,以多种方式破解市场萎缩难题、资金短缺难题、自我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和效益下滑难题。三是创优发展环境与重点帮扶结合。科学营运国有资本,搭建投融资平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仅担保公司就年均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就近亿元。
随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融合发展,促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宜都在全国县域经济实力排名不断进位升级。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由2001的第505位,上升到2012年的127位。既提高了国有资本控制率,又促进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体制创新,营造齐抓共管的国资监管氛围。早在2008年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调研考察,被确定为“宜都模式”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近年来,随着“大国资、大监管、大资源、大配置”的国资监管工作新要求的提出,使宜都深感要全方位监管国有资产,必须创新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为此,我们在强化国资局职能职责的同时,抓好顶层设计。一是在把方向,抓调控上,成立宜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为副主任,定期组织研究国企发展和国有资本营运,科学定夺重大投资、重大项目兴建和国企改革重组等重大事项;二是成立国有资产处置价格委员会,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专家学者、行业主管部门和中介评估机构参与,对国有资产处置、划转进行评估和价格审定,并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形式进行竞争,确保资产处置最大化增值。三是设立乡镇国资监管员。为加强市直和乡镇国有资产管理,确保监管不漏死角、不留空白,该市在所属的十个乡镇,明确10名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员,履行产权登记、资产监管等方面职责。市直单位分管机关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也明确为该单位国有资产监管责任人和资产管理员。四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产权转让、资产处置实施事前把关,由主管部门、规划、国土、国资局逐项审核把关,再到市政务公开中心进行公开交易。事中实施现场交易监督,对金额较大、比较敏感的产权交易项目,市国资局、市监察局、市工商局等部门实施现场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产权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有可能影响公平、公正的倾向和苗头。
第三、制度创新,构筑国资监管监督约束新机制。政策治企,制度治人,是宜都国资局在履职尽责中坚持的原则。工作中,准确把握和执行国资监管的大政方针政策,针对企业发展和国资监管实际,细化大政策,实化小规章。近几年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国资监管相关制度20多项。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各项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定了《宜都国资局工作运行规则》;为强化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出台了《宜都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宜都市产权交易责任追究办法》和《宜都市国有资产出租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以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监管人员行为,防范了执行中的风险和偏差。此外,立足最大化发挥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办公设施设备等资产效率,出台相关规定,实施统一调度、统一配置,既实现办公整齐化一,又促进节俭和资源利用。
第四,载体创新,聚优裂变力促国有资本孵化增值。“船小好调头,不适应市场竞争,只有铸造万吨巨轮才能搏击竞争风浪”。这是宜都国资局一班人的深刻感悟。为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该市坚持国有资本向重点国有企业倾斜,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力促国有资本孵化增值。今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集聚优良资产着手组建宜都市国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对市属国有资产进行优化重组,努力构建县级国资监管新模式。经市政府授权宜都市国有资产经营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人,对国通公司进行控股,国通公司下设8个子公司即湖北宜都市熊渡电业集团有限公司、宜都市供水总公司、宜都市三立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宜都市中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宜都清江科技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宜都市兴航实业公司、宜都市长天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宜都市国信公司。资产总额达81亿元,净资产45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将达20多亿元,净利润达1.5亿元以上,建成行业领域中独具优势的现代企业,争取3-5年达到100亿资产规模,5-8年上市。集团经营范围向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港口、公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土地开发与整理、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停车服务、物业管理,建筑材料和水暖器材销售;中小企业及建设项目投资咨询、小额贷款项目的统借统还、委托贷款中介服务,产权监管,资产重组和经营;旅游景点开发、工程勘测设计、材料检测、宾馆餐饮经营、文化娱乐设施的开发与经营;水利水电投资开发建设和文化传媒六大领域拓展。
通过整合全市重点国有企业、公共物业、旅游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管线资源等,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运作,最大限度发挥了资产和资源效率。
第五,服务创新,监管围绕经营转服务围绕发展干。“监管围绕服务转,服务围绕发展干。”这是宜都国资局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提出的国资监管新要求。为确保各项职责落到实处,该市国资局围绕更新服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是牢固树立共同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理念,融洽出资人与出资企业的关系,指导企业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运行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既注重民营经济发展,又强化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既给企业减负“消肿”,又助融资“输血”,千方百计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困难。二是以“发展为先,发展为大”为导向,国资局一切工作以支持服务企业为主导,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致力把资产死的盘活、小的盘大,大的盘优。把出资人与所出资企业的荣辱与重大事项紧紧地“捆”在一起。三是共同实施结构调整。针对国有资本分布广、战线长、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实施“一退、二调、三集中”。即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优质资产不多,没有发展后劲的国有企业,通过脱勾改制彻底转型,使国有资本彻底退出,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促进国有资产向大企业集中,向优强企业集中,向优势产业集中。四是改进工作作风,以“治庸问责”活动为契机,向“冷、木、庸、懒、散、浮、慢、混、软、奢”行为开刀,要求为企业提供“零距离、零缺陷、零干扰”服务,使国资监管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伴随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宜都国资局正围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披荆斩棘,拓荒探路,走出一条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