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路。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深圳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为4805亿元,其中国有净资产为159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4%和9.3%。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环境,深圳市属国企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90.3亿元,利润总额83.1亿元,上缴税金56.2亿元,主要运营指标好于预期。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市场化改革推动国企改革创新,使其重新焕发市场活力分不开的。
深圳国有经济布局有进有退趋合理
多年来,深圳市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促使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集中,促使国有经济布局更趋合理。
盐田港就曾放弃红火的房地产业务。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洪波说:“十几年前,我们有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有自己的土地。如果从事开发房地产的话,盐田港的规模可能已经过千亿元。但当时国资委给我们的定位是做好主业——港口和港口配套产业,而不是靠房地产赚钱。因此,我们关闭了房地产公司,放弃了这一处于黄金期的行业。”
国企走向市场化运作
作为改革创新者,深圳始终坚持国企市场化改革方向,强力推进国企经营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全面接轨。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说,深创投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并成为当前中国创投行业的领头羊,关键就在于走了一条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而对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深圳市政府也在尝试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总长169.6公里、投资达1256亿元的深圳地铁三期工程是深圳地铁集团未来几年的重要建设任务。而按照深圳市政府的计划,三期工程将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政府将不再直接投入现金,所有建设资金需要企业自行筹集,自负盈亏。根据三期工程建设资金需求测算,从2012年起,深圳地铁集团每年都要融资两三百亿元。
在把国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政府采取的是调整资源供给方式,增添了企业的造血功能。以深圳地铁集团为例,深圳市政府虽然不再投入财政拨款,但却给予了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权。这种资源供给的小调整,带来的却是国企经营机制的大转变。
国企改革创新重焕活力
“市场化运作方式,企业多了压力,但也有了活力。”深圳市地铁集团董事长林茂德说。
为此,深圳地铁集团借鉴了香港地铁物业开发反哺地铁的经营模式,并采取“建设——移交”模式。由中标企业先行投入建设资金,在地铁交付使用时,通过物业开发利润偿还建设资金及利息。从而解决了地铁建设早于物业开发导致的资金时差问题。
同样,作为市场化运营的创投企业,深创投充分利用了国有背景,率先建立了政府引导基金,并占领了市场高地。政府引导基金由地方政府、深创投、民营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目前,深创投管理的政府引导基金已经达到50只,形成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投资、混合所有、共同发展的“国进民进”经济增长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