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昌召开了全省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杨泽柱在会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介绍了湖北省国资委做大做实做强国有企业的经验。
第一,加强国企改革,培育“大市场”的竞争主体。湖北省国资委从重塑体制机制入手,积极实施国企改革再攻坚,培育了一批适应“大市场”的竞争主体,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增添了活力。一是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按照“抓大放小,扶优汰劣,合理流动,有序进退”的原则,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制:对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性、基础性、战略性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前提下,保持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对管理团队经营能力较强、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完全市场竞争性企业,在管理层和职工参股、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前提下,保持国有资本相对控股;在重要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国有资本主动进入,实现战略控股;在竞争性领域的一般中小企业国有资本主动退出,实现民营化。目前,全省列入规划目标的50户大型国有企业和100户国有骨干企业的改制任务全面完成;地方中小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已有10302户中小企业实现了民营化,总体改制面达到97.23%;二是推进改革脱困。打包处置国有企业不良金融债权617亿元,核销金融机构不良债权155.4亿元。实施国家政策性破产项目145个,涉及资产79.48亿元、负债165.96亿元、职工21万人,核销金融机构不良债权97.77亿元。成立省直机关脱钩企业托管中心,对100多家资不抵债的困难企业进行集中托管,有30户企业进入依法破产或清算注销程序,探索出了一条劣势企业集中托管与市场化退出的新路。三是推进脱钩改制。2006年以来,湖北省直机关先后实施了两轮脱钩改制,166户企业与主管部门彻底脱钩,省级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纳入统一监管范围。全省市(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脱钩改制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二,加强调整重组,激发“大资源”的配置效率。湖北省国资委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推进全省范围内的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激发了“大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升了能级。8月末,我省汽车制造、能源电力、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等五个重点行业资产总额占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比例达到了81.1%,湖北能源集团等6户省属重点企业资产占省属出资企业的59%,省属九大重点板块企业资产占省属控股企业的88.5%。武钢、鄂钢“两钢重组”,武钢投巨资帮助鄂钢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新上了冷轧、热轧两个大项目,营业收入和经济效益翻番。烟草工业“18变1”, 以武汉卷烟厂为龙头,整合省内18家小卷烟厂,企业实现利税由2002年的39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230.68亿元,增长4.91倍;上缴税金由2002年的35.4亿元提升到217亿元,增长5.13倍;预计今年可实现利税近300亿元,上缴税金近250亿元。能源集团“水火相容”,通过实施水电火电资产重组、战略引资、改制上市“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推动电力、天然气、煤炭三轮驱动,完成了由国有独资到有限公司再到股份公司,由普通公司到上市公司,由单一发电企业到综合能源集团的三大转变,实现了装机规模、净资产、利税总额三个翻番,2010年装机容量544.55万千瓦、总资产283.79亿元、净资产85.6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大冶有色“结构调整”,去年12月1日,投资16亿元的亚洲产能最大的铜冶炼炉——澳斯麦特炉竣工投产,年产粗铜30万吨,粗铜冶炼回收率将达到98.8%、提高1.1%,综合能耗由499公斤标煤下降至319公斤标煤,硫回收率达到96.9%,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5%,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吨以上,年新增利润2亿元以上;今年8月4日,又开工建设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采用世界一流的不锈钢阴极工艺,建成后阴极铜生产能力将达到70万吨。三环集团“股权并购”,重组省政府交给的省汽车集团所属8家困难企业,控股襄阳轴承和随州楚威,“十一五”期间,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9%,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9.3%,利税年均增长31.6%。武汉光谷联交所“由1到9”,在巩固传统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拓展领域,初步形成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行政事业资产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知识产权与排污权交易所、涉讼资产交易所、城市矿产交易所、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交易所和武汉碳减排协会等“八所一会”的新格局,各项综合指标居全国同业界第五位,区域性、综合性资本市场的“产权板”已初显雏形。荆襄集团“借船出海”,成功引入中海油战略控股,由亏损大户变成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三,加强央企对接,增创“大招商”的战略优势。湖北省国资委立足长远,大力推进与央企战略合作,增创了“大招商”的战略优势,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培植了后劲。3月5日,由省国资委具体组织承办,省委、省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了“2011湖北—中央企业共谋发展论坛”,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及70多家央企主要责人应邀参加。9月19日,湖北省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武汉隆重举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率100多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参加,经过努力,今年湖北省与央企合作签约投资协议总额达6953.4亿元,其中,9月19日签约的协议投资额5201.7亿元。
9月19日签约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王国生省长与14户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额2205亿元;二是各市州政府、省出资企业与中央企业集中签订78个重点项目投资协议,投资额3372.7亿元,剔除6户央企战略合作协议中所包含的10个项目376亿元投资额后,其余68个项目总投资额2996.7亿元;三是各市州与中央企业今年元月至9月15日已签订的新增合作项目102个,投资额1751.7亿元。
今年湖北省与央企合作的签约项目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国务院国资委所属央企的投资额所占比重大。78个项目中有73个项目是与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中央企业签订的,投资额3199.7亿元,占94.87%。二是新增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9月19日签约的协议投资额5201.7亿元,占今年以来央企投资的74.81%。三是即将落地开工的合同类项目占有较大比重。78个重点投资项目协议中,合同项目50个,投资额1678.17亿元,占49.76%。四是大项目所占比重较高。78个重点投资项目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额1561.8亿元,占46.3%;50-100亿元项目15个,投资额955.43亿元,占28.3%;10-50亿元项目34个,投资额779.6亿元,占23.1%。
第四,加强平台建设,发挥“大资本”的引领功能。湖北省国资委围绕服务“两圈一带”战略,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管理促进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发展的试行意见》(鄂政发〔2011〕14号),切实加强平台建设,有效发挥了“大资本”引领功能。至2011年8月末,省联发投、省鄂西圈投、省交通投、省长江投、省高新投等五家平台公司,累计完成投资555.56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223.69亿元,累计融资421.81亿元,省联发投。累计完成投资248.38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99.07亿元,累计融资154.65亿元,实施了城际铁路、花山新城、鄂州梧桐湖新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服务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省鄂西圈投。累计完成投资21.24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04.8亿元,累计融资17.83亿元,全面启动了恩施大峡谷服务枢纽等29个项目,长江三峡旅游片区等七大旅游片区初现雏形。省交通投,累计完成投资60.58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81.74亿元,累计融资53.16亿元,开工建设十房、江南高速公路等七路一桥,建设总里程485公里,总投资337亿元。省长江投,累计完成投资194.12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769.08亿元,累计融资158亿元,启动实施荆州“壮腰”工程,与中国平安集团合作成立了长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总体募集规模将达200亿元。省高新投,累计完成投资31.25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69亿元,累计融资38.18亿元,完成直接投资项目12个,其中鼎龙化学、华中数控已在创业板上市。武汉、黄石、宜昌、襄阳等市(州)的44家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累计投资近20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000多亿元。
第五,加强环境营造,凝聚“大发展”的整体合力。湖北省国资委十分注重企业发展环境的营造,通过完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凝聚了“大发展”的整体合力,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障。一是以推动地方立法为核心,完善制度环境。8月末,省、市(州)两级国资监管机构制定或参与制定规范性文件及法规366件。特别是2011年5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体制制度上优化了发展环境,得到了全国人大及国务院国资委的充分肯定。二是以加强国企党建为核心,营造人文环境。坚持 “两手抓、两手硬”,将国企党建工作融入发展之中,形成了 “大发展”工作机制;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了“大发展”的领导体制;坚持创先争优,形成了“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推广了湖北省国有企业创新党建促发展的经验。三是以狠抓落实为核心,营造服务环境。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办法,分别化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如我委成立了由委领导和监事会主席挂帅的13个专班,限期化解国企改制中的遗留问题;成立了委领导挂帅、责任处室牵头、相关处室参加的19个责任专班,协调解决平台公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3月15日,省领导对省国资委《湖北省大力破解国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的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近年来,省国资委在解决国企改制遗留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促进了国企发展,保持了社会稳定。请发《鄂政阅》,供各地各部门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