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主要国企确定主业

文章来源:财经网  发布时间:2008-08-28
  上海鼓励国企集中发展主业,逐步退出非主业,将主业业绩作为对国企领导人的主要考核指标

  随着上海国资委新一轮主业目录的发放,上海主要国企的主业基本确定。

  8月以来,上海国资委已陆续完成了对向下属单位第三批、第四批主业目录的发放。第三批企业主要为上海国有投资类公司,共九家;第四批则是科研院所,共八家。

  至此,上海国资委对其监管的主要国有企业都基本完成了主业目录的制定和发放,这意味着上海国资的主业攻略,已进入企业执行阶段。此前,2007年初,上海市国资委已经完成了对旗下24家大型国有企业主业目录的制定和发放。

  主业目录

  在第三批投资企业的主业目录中,九家投资公司包括,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申江两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以及成立时间不长,专注于长三角经济联动的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上海国资重大项目投资和产业整合的平台,上海国盛的主业包括“投资与投资服务(重大产业、科技创新、产权经纪与财务顾问),和“资产经营管理(股权管理、资产整合与处置)”。

  承担巴士股份、上海汽车等交通产业合整重要职能的上海久事公司,明确其主业为“交通运输投资、运营与管理”。

  申能集团的主业之一为“能源及相关服务业、金融企业股权的投资与资产管理”;上海市申江两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业之一为“黄浦江两岸土地储备与基础设施、公益性和功能性项目投资建设”;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业之一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投资与投资服务”等,都是企业长期经营且擅长的范围。

  第四批主业目录则主要是上海研究机构、科研院所,包括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等八家,主业范围基本以装备制造、电子等重大项目科研范围为主。

  按照上海市国资委的规划,今年在明确主业的基础上,将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和非主业资产处置力度。国有投资公司也将根据其主业范围,加快对上海国有产业进行资产整合。

  房地产退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海房地产业的红火,上海投资公司几乎均有染指房地产和土地储备。经过第三四批主业目录的确定,房地产业明确进入主业范围的有四家投资公司,且各有侧重。

  其中上海城建投资总公司主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储备;上海久事公司在资产经营管理的范围内,确定为以经典楼宇为主的房地产、国际赛事、实业股权;上海市申江两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在资产经营管理范围内偏向于码头运营房地产;长江经济联合发展公司则确定为物流房地产。

  这在第一二批大型企业主业调整中也有体现。经过最终确认,在前两批公布主业的24家企业中,仅有上海城建、上海建工和上海地产三家企业保留“房地产开发经营”为核心业务。

  非主业逐步退出

  上海市国资委从2006年初就开始筹备编制企业主业目录,并经过了多次研讨审议。“整个过程,上海市国资委与企业进行了充分沟通和论证,也充分征求了企业的意见。”上海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介绍。

  据该负责人介绍,主业目录发放后,主业发展状况将成为上海市国资委对企业领导人评价的主要依据,将进一步加大主业业绩指标在企业综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在预算管理中也将对主业和非主业进行分类,对非主业进行特别预算。

  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市国资委领导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虽取得不少成绩,但依然存在着国资布局过散、资产经营效率不高、企业主业不突出等问题。

  截至2007年年底,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的46家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总量3980亿元,涉及行业达到79个,其中有近11%的资产散布在餐饮、造纸、木材加工、建筑装饰、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帽等59个一般竞争性行业,有的集团经营业务涉及二30个行业。

  这样的布局结构,使部分大型集团核心业务不突出,专业发展带动力不强。同时,企业经营跨度过宽、投资层次过多、“子孙”公司不断成长,极易形成国有资产的“出血点”。

  因此,明确企业主业目录,让各企业根据上海国资系统整体规划进行主业调整和资源整合,也是上海市国资委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在制定并发放主业目录后,上海市国资委还将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推动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主业,以及培育业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非主业范畴则可逐步退出。

  国务院国资委对企业主业界定为:“主业是指由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的并经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主要经营业务。”上海市国资委则结合上海实际,将企业主业分为两部分,即“核心业务”与“培育业务”。核心业务反映了企业目前已经具有较大经营规模和竞争力的业务;培育业务是有增长潜力、也属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业务,未来将可能成为核心业务的业务。

  上海市国资委的初衷是鼓励企业逐步退出非主业,优化产业结构。而对于因为调整所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亏损、裁员等,都还需要企业自身进行进一步磨合。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