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实施“债务打包”受益匪浅

文章来源:宜昌国资委  发布时间:2007-12-20
    资产质量不好、历史包袱太重,一直制约着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宜昌夷陵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从2002年开始,大胆探索“债务打包处置”方式方法,通过科学筹划,规范运作,创建了“政府协调、公司承接、市场运作”的打包收购和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宜昌模式”。截止目前,先后与华融、信达、长城、东方等4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7个不良贷款债权的《债权转让合同》,债权打包总量达到125.2亿元,累计帮助企业化解债务100多亿元,实现了优化经济结构,改善金融环境,助推国企改革脱困和“打包不亏损,资产不流失”的目的。其作法被全省国企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

  一、实施“债务打包”的动因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贷风险机制的建立,我市一批负债较重的企业融资愈来愈难,成为制约全市国企改革发展的瓶颈,政府年增负担近亿元。由于历史的原因,宜昌市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靠全额贷款兴建,从建厂之日起,企业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加上产品不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导致亏损逐年加剧。虽然少数企业享受了“核销呆坏账”等减轻企业债务包袱的优惠政策,但仍未彻底摆脱负债压力。不少企业国有净资产已成负数,国有资产不断减值。2003年,仅市直28家企业,总负债就达100.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01.1%。其中9家企业高达200%以上,财政每年需支付困难企业生产流动资金和职工生活费等数千万元,企业累计拖欠职工工资、劳动统筹等4.55亿元。一批困难企业因流动资金短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数十亿资产难以有效启动和盘活,既争取不到银行贷款,又不能有效吸引外来资本。

  随着国家优化资本结构政策的出台,“债务打包”成为企业改革脱困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根据国家处置金融不良债权的优惠政策,由资产经营部门对其所在地的金融不良债权进行重组和打包、打折实施统一收购,分期偿还,从而达到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改善金融环境,减轻企业债务包袱,推进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宜昌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夷陵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主要运作平台,与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国家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谈判和签订《债权转让合同》,承接在宜不良贷款债权,实施债务打包收购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宜昌市政府明确1名副市长专门负责,设立市级不良债权处置领导小组。具体操作过程中,夷陵国资公司制定详细工作规划、配备专职人员、细化各项制度,组建与之配套的清收处置专班,明确职责与任务;制定《不良债权处置决策管理办法》、《选聘社会中介机构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从而使不良债权打包处置工作有了规范的组织保证与制度保障。

  二、实施“债务打包”的主要做法

  为使债务打包和处置依法合规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夷陵国资公司认真总结资产管理公司的清收经验,充分借鉴国内其它省市一些好的做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了债务打包的工作原则、思路及方法。

  一是坚持债务打包处置的五项原则 。即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打包不亏损,资产不流失”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二是明确债务打包处置的工作思路。由于不良债权打包处置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地方社会经济全局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总额较大,除信达政策一包的收购款是分期支付外,其它5个资产包的收购款都由宜昌市财政担保,通过夷陵国资公司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一次性支付完成。因此,为尽量节省贷款利息支出,确定了“经营债权,着重清收,压缩费用”的工作思路。

  三是严格债务打包处置的工作程序,实施“三定”、“四按”“五把关”。即:定制度,明确对实施债务打包的具体规定、审批权限等;定措施,一企一策,分类实施;定方案,在与企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定清偿合同。在按规定、按程序、按标准、按时间履行有关手续的同时把好“五关”,即一把债权项目评估、拍卖关,明确规定对债权项目评估或拍卖的中介机构实行公开选聘;二把不良资产处置关,对不良资产从现场调查、审批程序、处置方式等方面建立防范机制;三把产权转让审批关,在实施债务企业抵押资产和产(股)权转让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施产(股)权转让和交易;四把因企制宜清偿关,根据企业负债和生产经营情况,分门别类,分期清偿;五把依法诉讼执行关,对有偿还能力拒不偿还债务的企业,依法诉讼并执行,维护债权方利益,从而使债务打包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规范债务打包处置方式。采取定向打包出售、债务和谈、诉讼、仲裁或以诉促谈、公开处置债权、实施债权转股权、吸纳有效资产、实施企业整合、债务重组等多种债务处置方式,确保债务处置规范化、合法化。

  三、规避风险是债务打包的重中之重

  债务打包风险与效应并存,夷陵国资公司在实施债务打包过程中,坚持“四个结合”有效规避了风险。一是学习领会有关规定和政策与宜昌企业实际结合。债务打包工作一开始,市政府即责成夷陵国资公司负责这项工作,熟悉政策法规,掌握债务人情况,加强与国家资产管理公司联系。夷陵国资公司在移交相关资料之后,一方面立即对债权时效进行清理,防止债权时效失效,另一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宜昌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债权打包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在与国家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不良贷款债权转让合同》的同时,一企一策研究债务打包方案;二是调查摸底与严格操作规程结合。对每一项打包债务的处置,都由债权清收专班和按程序聘请的中介机构一起,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再形成债务清收方案,报公司决策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再付诸实施;三是严格契约合同与事后跟踪结合。在强化企业法律顾问职责,并聘请律师把关,依法签订法律文书,规避事后经济纠纷的同时,对实施改制,进行产权转让的企业,做好跟踪,坚持债随资产走,防止债权落空;四是债务清偿与司法手段结合。鉴于债权打包后跟踪和实施清偿工作责任重大,职能部门专门组织了债务清偿专班,在注重了解企业运营情况的同时,按债务清偿合同督促债务清收。对有清偿能力而拒不清偿者,则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维护所有者权益。

  四、实施“债务打包”带来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实施债务打包,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还是一项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政治工作。只要操作得当,便可以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及地方政府等相关方面都能获益的多赢局面。它有利于减轻各企业债务包袱,推进改革发展进程;有利于优化地方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融洽政银、银企和政企的关系,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一是有效推进了国企改革改制。通过降低企业负债,缓解企业压力,有效地促使兼并重组业主的介入,实现了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职工转变身份的最佳效应。三峡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欠信达公司债务本息合计4.7亿元,通过债务和解,以1.5亿元清偿,减轻了企业债务包袱3.2亿元,使得海南航空公司成功进入。长机科技公司在改制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剥离到信达公司的工行债务6000多万元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夷陵国资公司整体收购信达政策商业包后,与长江长机科技公司达成了和解协议,以1200万元的价格和解了6000万元的债务,企业由此得以顺利改制,并抓住市场复苏机遇,迅速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成为宜昌开发区的重点企业之一。2006年完成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比改制前的3890万元增长了80%;实现利润总额2500万元,比改制前的400万元增长了525%。预计2007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个亿,利税总额3500万元。不仅如此,由于长江科技公司尝到了债务打包的甜头,多次要求夷陵国资公司对其在建行、农行等其它金融机构的债权实施打包,进一步缓解企业债务压力。

    二是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由于历史原因,不少企业为了筹集生产流动资金,大量向银行贷款,致使企业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被抵押,既不能使其资产增值,又不能及时还贷,本息相加债台越筑越高。实施债权打包后,及时解除有关抵押,并迅速发挥出这部分资产的作用。宜棉集团曾是宜昌市直大型国有企业之一,历年来共欠三峡建行债务3029多万元,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鉴于企业改制成本较高,新的投资者一次性清偿债务具有较大的困难,夷陵国资公司在保证债权安全的情况下,与改制后的宜昌裕波纺织有限公司达成债务和解,以其有效资产土地使用权抵押,分期偿还,从而有效保证了改制的顺利进行。自去年以来,该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关键设备改造,购买250台喷气式织布机,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毛利率,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利税总额达1000多万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2亿元, 利税总额达2000万元,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又如中南橡胶集团公司,曾因2.4亿元的沉重负债而使企业处于停产关闭状态,通过实施债务打包后,以6000多万元化解了全部债务,100多亩土地被解除了抵押手续,并由土地储备中心收购后对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使企业得以顺利改制,轻装上阵,迅速实现盈利。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实施债权打包,解除有关抵押和争取新的资金注入,盘活宜昌市企业存量资产达100多亿元。

    三是债权债务方及相关方相得益彰,投融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过去,困境企业的高额负债与金融系统信贷风险机制之间的矛盾,特别是银企债务“死结”造成企业融资相当困难,不少企业因生产流动资金短缺,造成了停产和半停产。实施债权打包收购后,既确保债权方权益,按规定实施债务偿还,又让企业大幅降低了负债,从而有效改善了投融资环境。

  截止目前,在打包收购的7个资产包涉及的1185家债务单位中,已启动清收418家,涉及债权总额46.26亿元;其中已完成 351家,涉及债权总额30.2亿元;剩余的债务单位共767家,涉及债权总额78.92亿元,目前正在积极清收。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