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资委首次实行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管理取得重要成果

文章来源:广西国资委  发布时间:2006-10-30

广西国资委首次实行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管理取得重要成果

  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切实履行自治区直属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对国务院国资委及各省(区)市相关办法广泛调研并征求区监管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2005年,自治区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及配套薪酬管理的两个文件,全面、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按照全面了解情况、个别协商指标、有利企业发展、广泛调动积极性的原则,自治区国资委组织监管企业负责人签订了2005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19户监管企业除1户企业因情况特殊没有确定利润总额目标,仅考核定性指标外,18户企业均确定了利润总额目标。

  与业绩考核工作配套,自治区国资委制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坚持以业绩考核结果为依据,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中的各种关系,把企业负责人的收入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合理把握企业薪酬负责人与职工工资水平的比例。到2005年底前,自治区国资委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全部审核批复了监管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方案。

  2006年,在自治区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在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监管企业的配合下,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首次实行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管理取得重要的成果。

  一、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开局良好

  据对2005年企业财务决算数据统计,监管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4.85亿元,同比增长16.51%;销售收入474.12亿元,同比增长27.59%;资产总额609.34亿元,同比增长18.08%;所有者权益245.85亿元,同比增长10.2%,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总体完成情况来看,18户除3户企业未完成考核任务外。其余15户企业完成或超额完成考核任务。如果剔除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主要由于受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降造成实现利润总额下降影响,其余17户企业2005年完成利润总额目标值的120.61%。这说明,自治区国资委所确定的目标值基本符合 “跳一跳,够得着”的积极稳妥原则。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开展,对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效果。一是通过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业绩考核体系和层层分解落实考核目标,使企业增强了利润和资本回报意识,形成了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调动了企业领导人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18户企业中,有15户企业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利润目标值。二是通过突出对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强化了企业薄弱环节的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监管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管理水平,企业战略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得到加强,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开始走上正轨

  为了促进监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企业负责人激励体系,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企业负责人年薪由基薪、绩效年薪、特别奖励和中长期激励四部分构成。企业负责人基薪根据企业经营规模系数、上年度全区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企业所在地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确定基薪基数,同时根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中利润总额目标值进行调节,基薪当年领取。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以基薪为基数,根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在基薪的0—3倍确定。如果考核年度发生企业负责人违纪违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未按期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特大伤亡事故等重大事项要相应扣减年薪。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列入企业次年成本,由企业一次性提取,分期兑现。其中,绩效年薪的60%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40%实行延期至整个任期完成后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的实施,从机制上解决企业负责人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和不完善的问题,对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发放进行规范,改变过去企业负责人薪酬发放苦乐不均,没有和经营业绩及效益挂钩的混乱情况。2006年根据对企业负责人2005年经营业绩考核情况,综合基薪、绩效年薪及扣减情况,最后确定了19户企业负责人2005年年薪总额,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迈出了有力步伐,走上了正轨。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