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分公司成立5年多来,始终不渝强化“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了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该公司现今拥有生产基地9个,其主导产品4T65E自动变速箱换档机构总成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上海市专利新产品,另外多项产品获得及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公司多次获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汽车制造商颁发的“优秀零部件供应商奖”、“国产化贡献奖”、“新产品开发奖”等荣誉。其下属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企业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家企业获得“科技小巨人企业”称号,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造公司快速发展的内在奥秘源于:创新引领制造。
一、“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产品技术升级革新
制造分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汽车自动变速箱换档机构、发动机连杆、汽车座椅骨架、高速列车座椅骨架等零件的冲压、焊接、加工、制造,常年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美国福特等汽车制造商提供配套服务。
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制造公司深知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
“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瞄准行业发展前沿,不断开辟新的产品领域,实现产品多元化”,近年来,制造分公司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通过“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建立产学研联盟的方式,在探索实践中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截止2014年6月,公司共获得专利授权85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已有38个项目列入研发计划,其中18个新产品将于今年提交PPAP,17个超前研发项目正在进行,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经过多年努力,该公司已具备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开发、工艺开发和试验开发能力。
以“GF-6自动变速箱换档机构技术改造项目”为例,这项与北美通用同步开发的重点项目,科技含量高,时间节点紧。研发团队经过3年拼搏,在花键加工、旋压、激光焊接、热处理等工艺设计研制过程中,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内容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此外,GF-6自动变速箱换档机构总成自动装配线被列入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标志着企业成功进入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领域。GF6项目组还获得了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荣誉。
二、依托工作室,打造人才培育、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制造领域要实现华丽蜕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鼓励职工群体性创新,制造分公司除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外,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成立李军、连杆保障、精密高速成型、劳模电器等5个劳模、首席技师(工程师)领衔的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平台,带动职工积极参与项目开发、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和成果推广。多年运作下来,工作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工作室成为高效解决技术难题的重要平台。例如,由上海市首届技能大师李军命名的工作室主动承接福田传感轮、通用C14-T传感轮等项目,在多工位传递模、级进模工艺上成功克服了装配方式和加工制造难点;连杆保障工作室根据精益生产理念,对连杆生产线关键指标进行持续改进,降低物料报废成本、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劳模电器工作室完成了液压机双手按钮改造,松下机器人焊接工作站转台机构改造,梅达控制箱输入输出板改造维修等;焊接现场保障工作室提高了E-CAR项目螺柱焊工艺合格率,实现了E16轮罩外板生产项目的扩能。
工作室成为自主项目开发的核心团队。例如,精密高速成型工作室完成了T2000内齿壳、韩国阀片、B521内齿轮的精冲模具开发,攻克了六角星轮和三角星轮精冲模具结构优化等技术课题,在Model-Y齿板模具开发中,运用了复合级进浮动模技术。这些项目的完成,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公司实效利润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工作室成为培育技能人才成长的孵化摇篮。例如,李军工作室成立至今多名成员获得了模具高级工证书,2名成员获得了技师资质的考核;精密高速成型工作室不到30岁的年轻职工白彬,已经具有独立担当模具设计工作的能力。工作室的建立在职工中营造了认真学习技术和赶、帮、超的良好的氛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力量。目前,一批青年科技人员已担当起项目开发的领导重任,有多名35岁以下青年成长为企业的经营班子成员。
制造分公司将继续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以科技创新加速制造转型,以创建世界级“智造工厂”为目标,力争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技术领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