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对接合作,既是中央企业改革重组的需要,又是地方企业寻求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要求。近3来,随着湖北宜昌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的稳步推进,宜昌先后与中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8项,投资额1639.58亿元,其中,3个项目已竣工投产,14个项目正加紧兴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宜昌,有效推进工业发展提速,市政建设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
宜昌从2011年起,为推进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实现以工业强市构筑全市经济发展支撑,把强化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作为重要方略,采取五大举措有效推进中央企业在宜扎根落户。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领导。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宜昌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深深感到,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联合发展,不但能使中央企业的产品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转化为地方企业的发展优势,而且地方企业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能助推中央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抢抓机遇,确保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工作落到实处,宜昌成立以宜昌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央企合作领导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督导与央企合作,在宜昌国资委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负责与央企沟通、服务工作。对签约项目实施一个项目,一套专班,全过程参与项目启动和项目实施。从而为相互联系和项目合作等构筑了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二是找准定位,选准对接合作对象。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把宜昌建成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特大城市、融入“三峡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创新试验区的要求,宜昌必须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坚持不懈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推动大开发、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中央企业不仅实力雄厚、管理规范,而且在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方面引领时代前沿。宜昌在推进与央企对接合作中,重点瞄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在宜央企和与宜昌电力、电子、化工、市政建设等相关联的华润电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大桥集团、中建三局等中央企业实施对接合作,既发挥了彼此了解、信任的基础优势,又充分发挥了地方企业的基础和存量资产优势。
三是搭建平台,以项目联姻实现对接合作。近几年,宜昌市政府坚持一年一度与央企对接联谊活动和一年一次项目洽谈和签约活动,为市属企业与央企合作联姻搭建平台。2012年3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湖北宜昌·中央企业联谊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就有30多家央企对接宜昌 ,其中6家央企与宜昌签约总额近200亿。签约项目涉及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产学研战略联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持。2013年3月17日,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的中央企业·宜昌新区建设项目合作推介会上,34家央企代表与宜昌共商合作事宜,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华润置地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等12家中央企业与宜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达1000亿元。至目前已有14个项目落地,3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
四是创优环境,为央企在宜发展提供保障。在推进与央企对接合作中,方式不断创新,覆盖面不断拓宽。一方面,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做到舍得让利、舍得投入、舍得提供最好的场地、舍得配套基础设施,力促知名企业和品牌扎根落户。在合作方式上,由局部地区少数城市转向全国全方位;由单一重项目引进转向引进品牌、资金、技术和人才;由单纯合资转向独资、合资合作等多形式;由依靠区位、资源、政策优势转向创造环境优势;由政府推动转向企业主动寻求合资合作。今年2月宜昌市规划220平方公里的宜昌新区,作为央企对接合作的重要载体,为央企落户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2013年宜昌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重大城建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与央企及社会各类企业开展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企业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与宜昌项目、资源、市场、环境更加紧密地结合提供了政策支持。
五是跟踪服务,力促合作项目落地生根。真诚合作,热情服务,是宜昌在对接合作中重要方略之一。为防范签约项目落空,对签约项目责任到人,跟踪服务,协调督导,同时宜昌市政府组成工作专班,定期深入企业走访,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去年,中海油宜昌矿业公司在宜落户后,采矿权迟迟难以办理,宜昌央企对接合办公室知晓后,主动上门服务,协调市、省和国家国土资源部门,层层审批上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获取了国家国土资源部颁发采矿权证书。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宜昌央企对接合作办公室已累计为14家在宜央企协调解决问题5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