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高端人才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山东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4-03-11

  近日,山东能源临矿集团联姻中国矿业大学柔性引进的首批4名挂职博士,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如期返回教学岗位,留下了14项科研成果,1项发明专利,并成功破解了制约破碎机生产的破碎齿板耐磨性问题,使旗下的莱芜煤机公司生产的耐磨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是山东能源人才高地建设释放出大量“人才红利”,实现人才创新、企业创效双向共赢的一个缩影。

  自成立以来,山东能源集团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端人才资源就是关键资源和战略资源”的理念,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政策,打破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急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山东能源旗下的新矿集团以项目为纽带,吸引一批院士、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外国高端化工专家等相继落户,与高校联手建成13个专业200人项目论证专家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库。肥矿集团采取合作的方式,引进中科院专家团队开展“5F协同管理法”管理创新和“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课题研究,促进了集团管控水平的全面升级。龙矿集团发挥独有的油页岩资源优势,聘请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邀请2名院士为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在油页岩制油上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人才高地”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据了解,截止目前,山东能源共汇集两院院士、泰山学者、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98人。依托人才支撑,山东能源建成了2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及省级技术中心和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这些平台成为了山东能源释放“人才红利”的重要突破口,并呈持续“放大”态势。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依靠国内煤炭行业惟一国家级充填开采研发和工程实验室,创新实施了“矸石充填置换煤炭技术”,形成了原生矸石综采充填、地面矸石似膏体自流充填等五种充填工艺,解决了煤炭开采带来的地面扰动和塌陷,已累计完成充填矸石量1600万吨,以矸换煤产量超过1300万吨,盘活“三下”压煤资源6246万吨,有效延长矿井平均寿命达16.9年,相当于新建多座煤炭生产矿山,这一新型绿色开采模式还被国家发改委确认为“全国煤炭系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肥矿集团充分发挥“山东省矿井水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优势,在冲击地压、水害治理、薄煤层开采、大倾角开采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创造经济效益达4亿元。

  2013年以来,山东能源共有4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0项,取得国家专利318项。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58亿元,在世界500强位次上升至373位,在发展的“寒冬”逆势突围,实现了转型发展的提质提速提效。“引智用智”驱动了山东能源转型升级,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