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公交集团视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

文章来源:宜昌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3-04-07

  翻开宜昌公交集团的发展史册,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同时留下2300名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赤诚奉献,忠诚履行社会责任的闪光足迹——

  近5年中公交营运线路从35条增加到69条,营运车辆从445台增加到 868台,城区万人拥有公交标台数达到9.6标台;日客运量52万人次;新增30多个公交站和便民站点;为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一、 倡导低碳出行,做好节能减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日益加强,已充分认识到节能环保对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坐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促进节能环保,在许多市民心中已经达成共识。为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对推行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宜昌公交在为乘客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交服务的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实施了“绿色公交建设”和“车辆装备提升”两大工程,有效分担了一部分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

  2007年以来,面对燃油大幅度、高频率涨价形势,为降低营运成本,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集团公司大力实施油改气工程。吸引社会民营投资3000万元,在西陵区、伍家岗区和宜昌开发区建设了4座CNG加气站。并向银行贷款500万元,对所有车辆进行燃料系统改造,使穿梭在宜昌大街小巷的公交车全部使用“CNG”天然气为动力运行。实验表明:1立方米天然气可行使的里程,与1.1升汽油相当。综合比照燃料成本比使用汽油便宜近30%,而且环保价值高。天然气能完全燃烧,基本无污染,与燃油车相比,CNG公交车的尾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减少80%。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量只相当于汽油公交车的13%,噪音降低约10%,并根除了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四乙铅的排放。

  为提升车辆装备水平,集团公司还不断加快车辆更新。三年共购置公交车辆276台,淘汰了车况差、排放不达标、已无修复价值的营运车辆139台,使城区拥有车辆标台数提高10%。按照节能环保的要求,新购置车辆经多方面性价比分析,采用了质量信誉度高的郑州宇通客车,在车辆部件选择上采用玉柴发动机、方盛车桥、前盘后鼓制动器,动力转向,双管路气压制动等部件,增加了安全设施的配置,加装了缓速器等,提高了车辆可靠性、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虽然公交还有部分老旧车辆,但宜昌公交集团负责人表示,我们宜昌公交总共拥有公交车辆800余部,如果每一辆公交车在节能减排上都能取得一点效果,那对整个城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的公交车能够做到服务优质、乘坐舒适、出行便利,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特别是私家车主乘坐公交车,那对推动城市节能减排就有了更进一步的意义。

  加强制度管理,规范节能减排工作。为贯彻《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集团公司严格按照《年度责任目标》要求,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星级管理、星级服务”制度。逐级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公司成立了30多个气耗攻关小组,节能工作指标对各级管理人员及驾驶员进行经济考核,实行节奖超罚。在管理上还形成了能耗定期分析制度、路查制度、一对一帮教制度、故障车不上路制度、车辆尾气排放汇报制度等,定期分析车辆能耗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车辆,做到事后分析,事前控制。加大路查力度,抓日常维护检查,凡冒黑烟、高能耗车辆一律作为故障处理加强车辆维修。同时,公司通过强化驾驶员的技能培训,来提升节能环保效果。公司将节能标兵组织起来,编写《公交车节能环保操作法》,在公司范围内巡回演讲,为更多的驾驶员搞好节能减排工作打下基础。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竞赛活动,涌现出了宋俊明、钟安武等一批节能技术标兵。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宜昌公交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09年。近年来,宜昌公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2009年,公司成立了信息中心,由初步的IC卡电子收费系统、VPN城域网、公司网站等平台起步,在三年多时间里陆续建设完成了车辆监控系统、公司OA信息平台、智能调度系统、ERP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共享平台,使公交科学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GPS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作为宜昌市综合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基本实现从原有的以完成班次为主要目标到全线均衡为目标,实现从原有单向手动调度到单向、双边自动调度模式转变,实现从车辆运行无法监管到车辆运行全程监管管理,为企业运营管理、优化企业资源和公众服务提供必要的保证。系统开发使用以来,取得了对车辆实时监控、运营调度和安全监管及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良好效果。一是通过GPS智调系统的车辆运行图和GIS监控图,实现车辆运行的全程监管。通过对车辆的运行位置、间距和到达站点时间的实时监控,对车辆在运营中出现的高峰道路拥堵、串车、间隔时间过长等问题,采取组织绕行和均衡运行等远程调度,可使车辆正点率进一步提高、运营秩序进一步好转;二是根据GPS调度管理系统记录收集的大量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日常行车作业计划和实时调度方案,可合理调整营运车辆和运力结构,科学安排营运班次;三是通过GPS调度系统,实时掌握运营时速、运行路线、车辆位置、当班驾驶员等信息,对异常情况实时纠正,可提高运营车辆安全行车系数,减少安全事故的起数和损失,达到有效预防事故的目的。安全管理上,车载系统自动报站,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行车系数;自动违规检测提醒,建立司机自我约束机制,减少安全隐患;行车运行实时监管,加大了监管力度;违规行为稽查分析,提供考核取证手段,从制度上强化安全管理。调度管理上,系统依靠车载智能终端设备,可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动态信息监控和定位跟踪;实现各类公交信息的实时、准确的采集、通信传输、分析和存贮处理;实现公交信息的及时采集与准确发布,为企业运营调度提供服务。服务管理上,自动报站,避免司机人为不报站,提高服务水平,减少投诉和纠纷;通过可视化调度提高均车手段,缩短乘客候车时间。营运管理上,计算机辅助编制行车计划和配车排班,降低劳动复杂度;实现可视化营运指挥,提高运转效率,加强运行监管力度;实现自动汇总统计,无纸化办公,减少沟通环节,实现扁平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量化投入产出比例,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中调度业务模式,减少人力投入。车辆技术管理上,可实现车辆基础信息管理,包括车辆及设备台账管理、车辆类别性能对比及分析等;可实现车辆维修、检查、保养管理,包括车辆检查、保养计划编制、检查保养执行情况记录、维修管理等;可实现车辆及设备履历表,可以全面了解车辆及设备的使用情况及历史资料。考核与分析管理上,通过数据自动汇总为驾驶员营运、安全和服务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完成“双百”核算。

  2011年公司立足GPS系统,将运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车辆技术等逐步纳入ERP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中,现通过已建立并试运行的营运管理、运行监管、报表管理三大类,计划排班、考勤管理、车次管理、燃料消耗、票款收入、车辆运行、生产日报、统计报表等10多项37个ERP报表,并通过OA上传了十四个电子报表,通过办公系统开辟了“服务投诉反馈”“安全保卫反馈”,其监管的及时性、考核的科学性显而易见,凸显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级的作用。目前,宜昌公交还在进一步优化网络,加强网络之间的相互融合,为百姓出行提供更先进、更科学的出行方式。

  三、履行公益职能,以公交优秀促优先。

  近年来,宜昌公交始终秉承“以公交优秀促公交优先”工作思路,以“建和谐企业、创服务品牌”为总抓手,全面实施乘客满意工程、凝心聚力工程、强本固基工程。忠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社会福利性职能,公益性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服务力度进一步增强。在平凡的服务岗位上,宜昌公交职工播撒真情,演绎精彩,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一切只为乘客,勇争行业一流,打开了一扇文明和谐之窗。

  公共交通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企业不同,在承担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担负的义务更多、也更直接。宜昌公交始终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创建城市公交文明服务品牌的重要内容,认真予以落实。近年来,公交运营成本持续上涨,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宜昌公交从大局出发,带领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将票价始终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上,并坚持对65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士兵、伤残军警、盲人和下肢残疾人、低保残疾人实行免费乘车,对学生实行优惠乘车,每年社会贡献额达到2200万元,使城市居民群众的人均出行成本仅为0.823元/人次,比省会武汉平均数低19%。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公司相继推出大站快车、区间车、支线车、学生专线车、小区班车和超市班车等特色线路,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公交优先带来的便利。

  2013年,随着宜昌建设200万人口、200万平方公里特大城市目标的提出,年内将全面推进我市首条公交BRT项目建设。 BRT又称“快速公交”,它是指拥有专用车道、优先路权、快捷方便、舒适安全的地面公共汽车交通模式,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服务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项目的科学实施,集团公司已超前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多次进行实地调研、论证,提交的《关于BRT线路走廊、交通组织形式、站台的选址定点研究》等五大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了市政府BRT项目办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我们还有序接管了滨江公园、和平公园自行车租赁业务,让旅游年卡实现“一卡两通”,旨在为建立新型城市“快+慢”交通线网布局和新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打下基础。我们相信,随着公交BRT项目的动工兴建和公交IC卡异地互刷互通项目的实施,宜昌城市公交将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机遇。老百姓在享受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还将节省了大量出行成本,享受智能公交、智慧公交为城市增添的活力。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