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转型发展,是当今国企发展的主旋律,怎样优化,如何转型?并一朝一夕之功,宜昌市物资集团从行政机关到企业,从单纯的仓储物资经营到到现代物流和旅游并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和跨越。其胆识和艰辛足以引起人们深思,今重磅推出来自宜昌市物资集团的报告《转型发展谋跨越》旨在给众多企业以启迪。
“仓储物流壮大一块、旅游开发成长一块、传统产业复兴一块”。伴随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稳步推进,宜昌物资集团500多名员工,正在向党的十八大准备沉甸甸的厚礼——用“三大板块”勾勒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发展旅游产业,在短短的3年中,依托自身优势成功收购和开发了青龙峡、车溪等旅游景点。
——壮大物流产业,在规范仓储营运的同时,积极参与三峡物流园中心项目建设,形成辐射“一线、两点和三区”的区域性网络。其中,三峡鑫物汽车城强势辐射渝东鄂西。
——复兴传统产业,致力变废为宝,金属回收、民用爆破不断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其中“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将填补省内市场空白。
——通过资产整合和改革改制,盘活存量资产过亿元,企业从多年亏损中脱颖而出,经济效益稳步攀升。
转体: “泥饭碗”闯荡大市场
宜昌市物资集团的最早前身是政府部门——宜昌市物资局,在计划经济时期,端的是“铁饭碗”,吃的是“大锅饭”,指标上级下达,紧俏物资上级拨给,躺在“安乐椅”上衣食无忧。至1996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宜昌市物资局结束了政府部门角色的历史,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宜昌市物资总公司。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加之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转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至2000年,企业负债已高达2.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112%,且包袱沉重,所属26家企业半数停产歇业,近2000名职工处境艰难,离退休人员待遇无法保障。
危难之际,市委通过公开招考,将时任地方乡党委书记的邓乐之调任市物资总公司总经理,企业改革发展的重任交给了新的掌舵人。
如何摆脱困境,端起“泥饭碗”去闯荡大市场,如何引导员工从行政思维转向企业思维。市物资公司一班人一致认为: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维持现状是一条死路,长痛不如短痛,必须冒风险,割“毒瘤”,下猛药,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他们看准时机,以多种形式实施改革改制。对所属26家企业分门别类进行“活血化瘀”。即视企业具体情况,实施股份制改造、整体转民和清算破产。在企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6000多万元,用于安置职工,困境中使2000多名员工实现“软着陆”。
迈出改革第一步是可喜的,他们象小孩走路一样,步履逐步稳健。为寻求转体后兴办实体的突破,他们立足自身优势,兴建旧车交易市场,并以报废车辆回收、拆解为主导,变废为宝,缝中掘金,在短短的几年中,旧车市场交易量从几百辆增加到5000多辆,年交易额近3亿元,并从回收报废车辆中获取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继之,充分利用国家赋予行业的政策,实施民用爆破器材经营,并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方略抢占宜昌乃至俞东鄂西的市场制高点,以其安全、规范、优质被相关部门赋予独家经营权限,从而走出一条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道路。
三步活棋定兴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行政机关转为企业实体的宜昌市物资总公司,端起“泥饭碗”闯荡大市场,一步一个个脚印地走出困境,闯出一片新天地。
转制:“小舢板”铸造大巨轮
改革无止境,潜力大无边。转眼到了2008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市物资总公司,已敏锐感到:过去改革虽然带来企业变化,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了脚跟,但大多是经营手段、管理方式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实质性突破不大,尤其是产权不清、机制不活、思想僵化、企业发展内动力不足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2010年12月,随着物资总公司改革、脱困和调整的到位,“一班人”拓宽思路,进一步围绕深化改革做文章,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政府转让产权,员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将企业员工由2000多名精减到200多名,继之组建了宜昌市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国有控股,经营管理层和员工参股,——拉开企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在短短的几年中形成拥有资产5亿元,员工500多名的企业集团。集团所属9家子公司不断向大物流、大旅游竞发,不断涉足物资配送、装卸仓储服务、报废汽车回收及拆解、民用爆破器材销售、二手车交易、废旧金属物资回收、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和物业租赁经营管理等行业。
“船小好调头”不适应市场经济,只有铸造万吨巨轮才能抵御市场风浪。随着宜昌市物资集团的组建,不但挖掘了企业和职工的内在潜力,而且减轻了企业包袱,企业从多年的亏损中脱颖而出。
转型:“三大板块”孕育大产业
优化配置促转型,科学发展争跨越。这是十二五时期宜昌市物资集团提出的思路和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他们走出传统思维和观念束缚,向着大物流、大旅游挺进。
一是旅游开发成长一块。为走出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拓宽经营范围和渠道,他们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立足宜昌区域特色和三峡旅游这一核心品牌,着力填补城区周边旅游空白地带,迈出跨行业经营关键一步。2009年,在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投资3000万元收购、开发青龙峡旅游景点,获得原青龙峡旅游公司全部股权和资产,并打造出山青水碧,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优美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全国自然水域漂流之都——青龙峡站”。
初涉旅游旗开得胜,使他们更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的信心。2009年12月,针对宜昌国家4A级景区——车溪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宜昌物资集团又融资数万元,成功收购车溪风景区全部股权,实现旅游开发的低成本扩张。为规范旅游景区运行,他们派出精兵强将进驻景区,在全面加强旅游景区管理的同时,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景区7.5公里道路拓宽黑化、323省道过街门楼建设、景区内外民居改造、生态停车场建设及景区内所有景观景点维修保养、维护、建设和土家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打造,使一度陷入旅游低谷的车溪景区繁华、兴旺起来,当年就接待游客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0万元,增幅达30%以上。并先后荣获“中国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湖北省“十佳景区”、宜昌市“十优景区”。
二是仓储物流壮大一块。有了旅游板块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他们并没有放弃自身的绝对优势——仓储、物流板块。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和行业优势,他们在巩固发展原有仓储基地的基础上,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的物资商城,盘活存量资产6000余万元,年增收入数百万元。通过“筑巢引凤”,企业先后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引来1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
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促进新跨越,近年来,市物资集团又努力进军现代物流产业。一方面,努力打造汽车交易市场,2010年,市物资集团,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投资1亿元兴建了占地120多亩,总建筑面积4.2万平米的三峡鑫物汽车城,以独特的区位优势、现代超前设计、科学管理模式和专业特性独领宜昌汽车交易市场,并于2011年10月正式投入营运,预期可年实现机动车年交易2万辆以上,交易额2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至目前,经营已辐射常德、岳阳、恩施及渝东鄂西。
另一方面, 立足服务特大型城市发展需求,努力构筑现代物流中心。早在2009年他们就勾勒了宜昌东站物流中心的宏伟蓝图。项目选址于宜昌城区东部伍家岗区,北靠318国道,南临宜万铁路宜昌东站,东临花溪路可与长江黄金水道联接,西临宜汉高速公路可与高速公路网联接。项目依托集团公司现有土地和征地共10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80万㎡。主要建设宜昌钢铁交易所、宜昌公铁联运基地、宜昌商业配送基地及有关配套设施,以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融合供应链系统管理与配送理念,全面整合钢材现货、期货、远程交易,构建现代物流设施和业务流程,打造面向三峡地区的区域性钢铁贸易产业链和商业配送中心,并带动加工制造、金融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形成三峡现代物流中心的重要支撑。为推进项目实施,他们引进战略投资者——湖北宜昌交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市场资源有效整合,分步实施,滚动开发。东站物流中心全面竣工后,物资呑吐量约300万吨,其中钢材120万吨,商业百货及其它物资约180万吨。预期年增销售额200亿元,平均利税2亿元,投资收益率可达12%以上。
三是传统产业复兴一块。为优化资源配置,致力变废为宝,推进金属回收、废物利用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他们立足于报废车辆拆解、废旧金属回收经营等基础优势,抢抓国家扶持环保、节能项目政策机遇,努力争取和推进“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实施。目前,随着宜昌市被确定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该项目已被商务部门列为政策支持的重点骨干项目,并已取得国家政策的明确支持,国家发改委已审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回收拆解废旧机动车50000辆,资源化利用废旧机电设备、废旧金属30万吨,废旧塑料5000吨,循环再造生产塑木型材8000吨,成为三峡区域及周边地区“城市矿产”资源再利用龙头企业,形成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科学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配套、管理科学的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并逐步向周边区域辐射发展。项目投入营运后,预计年产值近20亿元,税收近1亿元,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风雨十六载,发展谱华章。面对丰硕成果,以董事长邓乐之为首的一班人,却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喜悦和陶醉。邓乐之说:物资集团才走出困境,步入发展快车道,下一步将主动融入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围绕服务宜昌特大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和打造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致力向“大物流、大旅游”挺进,把企业建成以资本营运为纽带,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服务及传统经营为载体的知名大型企业集团。至“十二五”末,全面实现“1532”战略目标。即资产总额10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税收2000万元,勇当渝东鄂西融物流、旅游为一体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