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山西省产煤82.4亿吨

文章来源:山西国资委  发布时间:2008-10-14

  近日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获悉,从1978年到2007年,山西省共产煤82.4亿吨,是改革开放前28年的7.44倍,占全国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外调煤炭58.6亿吨,是改革开放前28年的7.4倍,占全国省际净调出量的70%以上。

  改革开放30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78至1997年的多元投资、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后整顿调整、关井压产阶段;十六大以来推进科学发展阶段。

  1978至1997年是山西省煤炭工业的高速增长期。1997年全省产煤3.3亿吨,出省销量2.4亿吨,分别是1978年的3.5倍和3.2倍,煤炭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这一阶段,我国做出建设山西能源基地的重大决策,在1983年编制的《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综合规划》中,确定了开发布局重点,全省煤炭工业投资成倍增加,大批煤企相继建成投产。

  1998年起,我国实施关井压产政策。1999至2001年,全省共取缔关闭非法小煤矿5020座,淘汰了一批没有安全保障的煤企,煤矿数量由最多时的1万多座减少到了4000多座。这一阶段,全国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炭供大于求,山西省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弊端集中显现。

  十六大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企业利润、销售收入等效益类指标增幅明显大于产量、销量等总量指标增幅。到2007年,全省煤炭年产量比2002年增长70%,年出省销量比2002年增长近1倍。国有重点煤企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9.8%,五大煤炭集团非煤产业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40.2亿元增加到515亿元,5年增长了12倍之多。2007年年底,山西省矿井数量已由资源整合前的4389座减少到2626座。

  这一阶段,山西省提出煤炭工业要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国率先推行了采煤方法改革、资源整合、资源有偿使用、集团化重组、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等重大举措,全省煤炭行业朝着集约、绿色、高效、和谐、安全的道路发展。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