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集团科技为先导 人才展活力

文章来源:安徽国资委  发布时间:2005-12-23

科技为先导  人才展活力

——临涣煤矿党委加强人才工作纪实

  近年来,临涣矿党委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扎实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全矿形成了重视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精心打造三支人才队伍

  结合企业的人才结构、需求情况,矿党委确定了人才工作的培养方向,把建立三支人才队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

  一是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矿党委以开展作风年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和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树立了管理干部的四种形象,即:勤于学习的形象、团结协作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勤政廉政的形象。

  二是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矿党委注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锻炼,把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放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放到重要岗位上去考验,多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促使岗位成才。加大教育培训,着眼于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重点做好目前较为紧缺的采、掘、机、运、通等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加快人才成长步伐。加速轮岗交流,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进行培养性轮岗,加速复合型人才的成才。加快人才引进。一方面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接收、安置和见习工作,留住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煤炭主体专业的技术人才的引进。

  三是注重加强岗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真正懂技术、敢创新的技术工人。目前该矿虽然从事技术岗位的工人较多,但真正能够完全适应企业技术更新、技术推广的技术工人数量并不是太多,因此,矿党委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调动他们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发挥职工教育学校的职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完善机制  优化环境

  近年来,矿党委积极探索激励人才工作的分配机制。实行年度分配考核,在一个考核期内,对拔尖人才每月给予300元技术津贴;对优秀人才每月给予200元技术津贴。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与人才工作大会,拿出专门资金,用于奖励出成果、有成绩的人才。2004年共有66名人才受到表彰。在攻克关键技术课题,推广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矿给予特殊的经济政策倾斜。如在工艺改革中,对达到工艺改革要求的区队,给予奖励及成本补贴。

  不断健全人才的管理机制。矿党委严格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坚持使用和培训并重的方针,在使用的同时,坚持岗位培训,岗位成才。创造条件支持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和多种专业进修,进行知识更新。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知识竞赛。把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纳入正常化的轨道,实行评聘分开的原则,现在全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18人,中级的65人,初级的107人。

  建立工程技术人员例会制度。该矿定期分析生产安全经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讨论课题进展情况,落实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协调环节配合。此外,不定期召开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工作、政治学习和生活情况。

  优化人才工作环境,调动人才投身矿井建设的积极性。矿党委制定了激励人才创新的政策。实施了《临涣煤矿人才工作实施意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办法》和《新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应用管理规定》等。建立了技术项目申报制度,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制定《大中专毕业生管理使用办法》,提高井下见习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享受挂钩奖。鼓励技术人员开展过程研修,大力支持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改造,对于有价值的科技项目矿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

  培养、选拔、任用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人才的成长规律,针对其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出课题、压担子,有目标地开展过程研修,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在加强培养锻炼的同时,大胆从优秀青年人才中选拔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领导人才,将其推上重要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目前临涣矿172名管理人员中有142名为大中专毕业生,占管理人员总数的82.5%。

  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激发科技攻关热情。近年来,该矿不仅为生产技术部门、地面机关科室,而且也为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的技术人员全部配备了计算机。投资近六万元,为生产技术部门配备绘图仪,实现了绘图自动化。投资近12万元,在防治水上应用先进的水位水压遥测仪和流量仪。在物探工作上,推广应用电法勘探。开展了主副井隐患治理等一系列技术改造,全矿科技投入共达2300万元以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矿科技进步稳步发展,引进了轻放支架放顶煤技术,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安全生产得到保证。继续加大对煤锚支护工艺的研究,解决了棚式被动支护存在的“三空”、“等劲”、变形大等问题。在西二改造大巷中应用了壁后充填新工艺,解决了软岩支护难题。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对矿井通风阻力和风机性能进行测定,为进一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提供了有效数据。对1042工作面开展条带开采实现地面村庄不搬迁的研究工作,为企业节省了上千万元的资金。对副井南勾制动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二级制动,降低了事故率,确保安全生产。对主井北勾提升箕斗进行技术改造,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增大提升容积,减少事故影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树立“大人才”观念  培育实用型人才

  矿党委努力做好急需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该矿井下采掘、地质、测量、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短缺,特别是高学历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矿井持续发展需要。对此矿党委一方面向集团公司争取所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做好毕业生的接收安置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现有专业不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采取自训、送训方式对他们进行转专业培训,努力为矿井长远发展、为集团公司新区建设培养和储备数量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

  打破身份界限,从优秀工人中大胆培养选拔专业技术人才。矿党委积极选拔、选送优秀青年工人到高校参加煤炭主体专业知识培训,组织优秀青年职工参加中国矿大对口单招考试,积极与安徽理工大学、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在该矿开办了采矿专业大专班和中专班,并从中选拔7名技术工人充实到采掘一线技术人员队伍中,保证了生产的需要。

  输送和盘活人才资源。自2004年元月至今,这个矿共向新区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9人,其中采掘、机电、通风主体专业16人,其它专业13人。为盘活人才资源,矿党委本着专业归口的原则,将原地面单位的主体专业人员按照专业对口,安排到井下生产一线,使其学为所用,发挥特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我矿近年来重点实施的科技兴矿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也是我矿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科技创新路无止境,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抓住集团公司实施人才战略的机遇,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为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促进矿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