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煤集团:创新驱动开启转型升级新航程

文章来源:山西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5-01-28

  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的影响,煤炭形势极其严峻,煤炭企业举步维艰。如何在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势,实现市场“寒流”下的逆势突围,成了摆在每个煤炭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4年,尽管受煤炭、化工、铝业市场持续在低谷徘徊的不利影响,山西阳煤集团沉着应对,众志成城,夺取了反危机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完成利税78.5亿元,总资产达到1700亿元,同比增加189亿元,完成投资270亿元。

  如此业绩,阳煤怎么实现?

  转型发展,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阳煤的思路是,以改革创新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革命兴煤”,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

  拓展产业链条,实施兼并重组。按照循环产业模式,编织起一张煤炭产业共生网。阳煤集团收购和托管一批跨省跨区、有一定行业基础的相关企业,同时,抢抓煤电一体化政策机遇,充分开发煤炭资源的燃料、原料、资本三重属性,利用成熟的生产线,将煤炭投放到电力、化工等产业当中,迅速转化成产能,煤为相关产业提供原料,而产业又为煤寻找出路,在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合理利用产业链条中各种副产品、废弃物,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激活和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革新煤矿管理模式 全面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

  2014年底,阳煤集团正式控股南煤集团,标志着阳煤集团煤炭产业再添新劲旅,煤炭主业再一次发展壮大。近年来,阳煤集团煤炭产业发展迅速,煤矿数量与日俱增,分布区域广,管理难度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高效管理。

  为此,2014年年初,阳煤集团在煤炭主业的经营策略上实现重大调整,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特别是被“煤炭黄金十年”掩盖的“重规模轻效益、重生产轻经营、重人数轻效率、重跨越轻转型”的粗放经营模式,还原企业管理本质,正式提出新的煤矿运营管理模式,建立以利润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煤炭产业的完全市场化运作。

  在新的煤矿运营管理模式下,每个煤矿将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独立感受市场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自主管理,自负盈亏,以此来达到生产要素最佳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实施煤矿分类管理,以投资回报为总纲,准确定位煤矿生产经营发展规划,为逐步提升煤矿素质奠定了基础。

  2014年,阳煤集团以减人、提效、扩能为手段,积极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推进生产结构改造,着力对8座矿井的生产系统、4座矿井的采区、6座矿井的15号煤大采高面、7座矿井的工作面走向等进行设计优化,收到了好的效果。封闭采区11个,调整回采面采长和走向长度155个,调整掘进头支护参数171个。全年,煤炭产业销售收入219亿元,实现了整体盈利,吨煤成本同比降低88元,煤炭人均效率达到1005吨。

  以一矿为例:一矿是阳煤集团的主力矿井,2014年该矿大力推行新的煤矿运营管理模式,秉持向优化矿井系统、优化品种结构要效益的经营理念,合并二采区和扩二区,封闭五采区和四尺三采区,减少无效资源配置。

  积极推广大采高综采工艺,以大走向、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主,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为辅。优化采区设计、延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度,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搬家倒面次数,充分发挥大采高开采工艺的高效性,积极尝试对8303、8304工作面实行连采,走向长度达到2720米。将8209、8210、8211工作面资源划入三采区,采区走向长增加了355米,为布置大走向工作面创造了条件,创下了集团公司日产量突破2万吨和月产46万吨的队组日产、月产最高纪录。

  “园区式、一体化”发展 打造阳煤产业链集群

  如何才能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话语权,阳煤集团全力抓好大基地、大集团建设,不断提高矿井的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以高端化、全循环、链条式发展为方向,重点推进煤炭产业延伸发展、煤化工链条式发展、煤机装备集群发展、煤炭固废综合循环利用,实现煤基产业多元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应对煤炭产业危机,实现企业的逆势突围,阳煤集团探索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园区式、一体化”。所谓“园区式、一体化”就是首先要立足煤炭产业优势,打破企业现有产业壁垒,对煤炭下游化工、电力等产业项目充分整合,形成煤、电、铝、化、气等产业链条的延伸,打造产业链的集群。

  从2013年起,阳煤集团已陆续规划了阳泉、寿阳、晋东、晋北、翼城、太原、稷山、新疆等8个百亿级的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按照规划方案,8个园区预计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届时,阳煤集团在煤炭产能稳步达到亿吨的基础上,电力装机实现500万千瓦,化工产能达到2000万吨,内部将基本形成年度电力2000万吨、化工3000万吨的煤炭消化和转化能力,基本达到“调结构、促转型”的预期。

  截至2014年底,除晋北园区和翼城园区尚处在项目前期建设外,其余6个园区均已开工。6个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2015年计划安排投资144亿元。所有园区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末到“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

  2010年11月,阳煤集团在做好太化企业平稳关停的同时,实施强煤强化战略,启动太化搬迁改造工程,建设阳煤太原化工新材料园区。

  该园区将形成以苯为原料生产乙二酸、己内酰胺、聚酰胺6等化工新材料生产产业链,从煤的气化,到制氢-合成氨-硝酸-硝铵等等,整个是个闭合的配套化工产业链条。以煤化工为基础,向下游精细化工发展的煤化工产业园区,可使煤炭资源得到高水平的转化,同时发展煤化产品下游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产业,是一个具有当地资源特色的现代煤化工园区。

  将于2015年9月底投产的新材料园区将秉承资源综合利用、循环节能环保的宗旨,以焦化粗苯加氢和煤气化为起点,重点发展苯下游产业,包括20万吨/年己内酰胺、14万吨/年己二酸,配套40万吨/年硝铵、24万吨/年双氧水、24万吨/年硫酸等产品。园区全部达产后,一年可消耗煤炭2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提供职工就业岗位2350个。

  不仅如此,产业链的副产品,特别是有害副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可以变废为宝。比如:20万吨/年苯加氢装置和合成氨装置排出的硫化氢气体,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可生产5万吨/年硫酸;园区4台航天炉,年耗煤量75万吨,年排粉煤灰量20万吨,园区4×2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年耗煤量150万吨,产排灰渣量43万吨,总计63万吨,将配套粉煤灰及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实现零排放。

  八大园区建设承载了阳煤集团对于未来长期发展的期盼。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化工产品产能1142万吨,电力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年可消耗自产煤炭约5000万吨,约占企业煤炭总产量的50%以上,在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和内部消化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高硫、高灰、低热值煤进入市场的比例,缓解销售压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形成煤炭生产、转化、利用、销售为一体的大营销模式。

  另一方面,企业针对园区内项目众多、产业繁杂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园区项目建设和运营进行管理,并探索出一条所有制形式下的企业管理新模式、新办法。具体来讲,园区内的煤炭、化工项目由阳煤集团控股,合作企业参股建设,电力项目由央企和山西省内大型电力企业控股,阳煤集团参股,在减少阳煤集团建设资金压力、合理规避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发挥各自在管理、技术、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速了项目建设进程。同时,对于涉足不深的新兴产业项目和经营较为困难的企业,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升值、阳煤集团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引入民营企业,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运营,使国有企业的资源及市场优势,与民营企业的技术、成本及专业化管理优势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由“燃料”变“原料” 拓展煤炭综合利用渠道

  以绿色开采、清洁利用为重点,阳煤集团由“燃料”变“原料”,拓展煤炭综合利用渠道,推动企业“清洁低碳型”转变。最大限度减少采煤对环境的破坏;以技术进步为引领,推进煤炭及相关行业低碳发展,推进燃煤发电超低排放;以产权为纽带,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以政策为保障,完善煤炭清洁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

  阳煤集团八大园区项目在规划过程中均包含有煤制天然气、乙二醇等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地区环境质量,优化阳煤集团能源供应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阳煤集团通过建设低热值煤电厂项目、劣质煤气化技术研发等手段,积极拓展煤炭就地转化渠道,实现煤炭的有效综合利用。

  作为山西省综改试验区重大改革和加快推进电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热值煤发电对于全省能源产业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土地节约、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年初,阳煤集团抓住国家批准山西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装机容量的重要机遇,加快煤炭转化率高、市场有保障的电力项目审批、建设和并购。同年6月,山西省第四批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名单揭晓,阳煤集团西上庄2×60万千瓦低热值煤热电厂项目和左权二期2×6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同时入围。

  阳煤集团西上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是阳煤集团阳泉煤电铝化产业园区的配套电力项目。阳煤左权低热值煤发电厂项目是山西省晋东南特高压外送工程的配套电源项目。两个项目建设规模均为2×60万千瓦,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预计2016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单个项目年可消耗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煤约400万吨,发电60亿千瓦时,可实现销售收入近17亿元,利税约6亿元。除此之外,阳煤寿阳明泰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入选山西省第三批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名单并于2014年5月顺利启动。

  我国虽是煤炭大国,但煤炭储量中“三高”劣质煤比例较高。仅山西省的2800多亿吨煤炭储量中,“三高”煤约占三分之一。

  阳泉煤业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技术,具有水煤浆气化炉稳定、可靠的优点,也具有水冷壁气化炉煤种适应性好的优势,尤其适用于(高硫、高灰、高灰熔点)“三高”煤的气化。该技术煤种适用范围更宽,能消耗大量劣质煤。一座炉每年可节约煤炭成本3000多万元。

  气化炉是煤炭气化核心装备,技术门槛很高。近20年来,由于技术限制,我国企业不得不花费巨资引进德国、美国、荷兰等国的气化技术和装置。与进口装置相比,该技术具有建设造价低、检修期短、可靠性高等优势。阳煤集团采用该技术后,每年可节省技术转让费540万美元。目前,该技术在山西、新疆、山东等地10多家煤化工企业成功应用。该技术推广后,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企业节省技术转让费10亿多元,同时也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找到新出路。

  与此同时,阳煤集团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兴安工作,推进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煤炭产业安全发展。

  转型升级是当前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优的必由之路,建立在上下游产品关系和资本纽带基础上的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大有可为。实践证明,阳煤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是一条科学合理的转型之路。相信不久的将来,阳煤集团必能开拓一片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天地,同时也为提升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水平、促进煤炭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典型的样板。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