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依托创新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陕西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4-11-18

  作为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和开拓者,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1998年和2005年两次重组,延长石油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以营业收入253.42亿美元排名世界企业500强第464位,成为陕西乃至我国西部地区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成绩虽然显著,但在延长石油总经理贺久长看来,一个百年的老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资源制约的问题愈来愈凸显,要继续往前走就必须转型升级。

  在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改革发展 ·2014国企系列报道》第四期“国企国际化进程”访谈上,贺久长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说:“延长石油把转型的焦点聚集在依靠技术进步上,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的提高要并重。”

  明确科技进步是核心

  贺久长表示,对石化行业企业来说,要转型要升级,核心难点还在科技进步上。对这个难题,延长石油这几年也在不断努力克服。每年的科研经费由几亿元逐步提高,2013年提高到了72亿元,今年还将提高到80亿元,幅度非常大。

  “这其中投入的关键是要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进行放大再工程化。” 贺久长说,“中试放大这个环节跟不上,使得很多科技成果不能产业化,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这几年延长石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这个领域,不断地下工夫,掌握了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成套技术和油气煤盐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其中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二等奖,并且正在合作研发30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型油气煤资源高效转化技术,这些都成为了延长石油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底气。

  构建创新体系做保障

  为了保障科技创新落到实处,延长石油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经费投入、创新组织和研发平台三大体系。

  在经费体系上,建立了三级投入方式,确保最重要的经费能落实。

  在组织体系上,集团公司成立了科技委员会、科技成果评审鉴定委员会和科技部。集团及下属单位配备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技术岗位,整合形成了延长石油研究院、西北化工研究院等5个科研设计机构。

  另外,为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延长石油还与陕西省科技厅共同设立“延长能源化工专项”,创造了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集成和政产学研结合的“延长模式”。与国内各大高校建立了科技联合攻关,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上,与国内外技术公司、科研院所共同建立创新产业联盟,依托他们现有的技术成果与研发优势,由延长石油集团进行中试、放大和产业化,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径。

  培育人才队伍是关键

  为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延长石油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每年招聘硕士、博士及归国留学人才200多名,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吸引了一批行业内的重量级人物和学科带头人。

  同时,延长石油还十分注重加强人才培养。为此,集团制定了《核心工程技术人才职级序列管理试行办法》,畅通科技人才成长通道。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主办了《应用化工》、《延长能源与化工》等科技期刊。此外,该集团还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比如实施了专利申请补助,以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鼓励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

  截至2013年底,延长石油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4万人,设立了陕西省1号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院士专家14人。此外,还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省“三五”人才7人、三秦学者1人。

  依靠科技错位发展赢空间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原油供需矛盾的突出,延长石油实施“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和其他的炼油、采油生产和供应商实行错位发展,最大程度赢得上升空间。

  贺久长介绍说,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相比,延长石油集团所拥有的石油资源面积非常有限,而且主力勘探开发区属于特低渗透油田,地质条件差、开发难度大,大部分已开采多年。为此,延长石油探索出适合油田实际的表面活性剂、空气泡沫、微生物、CO2等驱油新技术,油田采收率连年提高,综合递减率逐步降低。经过努力,实现了千万吨以上稳产增产,创造了我国低品位油田勘探开发的一个奇迹。

  除了稳油战略,延长石油还积极向海外扩张,在境外收购了一些油田和资源,并且向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领域进军。在获得煤炭资源配置百亿吨后,延长石油正在开展煤田勘探开发前期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油气煤盐综合转化的新理念、新模式,正在建设一大批以油气煤盐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深度转化、高效开发为特色的能源化工项目。贺久长强调,延长石油做煤不在于卖商品煤,而在于和油气结合实行碳氢互补,形成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