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深度融合新优势 山东文旅集团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文章来源:山东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4-12-16

今年以来,山东文旅集团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引领带动优势,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农文旅融合和科文旅融合为两大抓手,深度践行乡村振兴和智慧生态,并着力挖掘平台化发展价值,积极促进沿黄流域文旅融合行业交流合作,勠力绘就黄河流域大美画卷。

深耕文旅融合战略,深度布局沿黄文化产业

山东文旅集团充分发挥投资建设运营景区景点、文旅商业街区(园区)、乡村旅游等旅游目的地及其关联产业的专业优势,统筹整合黄河沿线文旅资源,坚持“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依托,以融合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的理念,在省内的泰安、济南、淄博等沿黄地市,以及省外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等沿黄区域,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文旅融合项目,并储备了黄河森林公园等项目;充分利用“山东手造”的品牌作用,深度挖掘黄河沿线具有产业培育潜力的非遗资源,推进“山东手造”进高速服务区、进景区、进商超、进酒店、进书店、进学校、进非遗工坊活动,力争全省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全覆盖。

同时,以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建设运营为抓手,山东文旅集团深度布局沿黄文化产业,打造集展销、研发、会展、孵化、研学、休闲于一体,可看、可购、可玩、可体验的手造“网红打卡地”。搭建沿黄九省(区)手造展区,展区以沿黄九省(区)的历史文化和独具代表性的手造精品为基础、以概念化的黄河形象为主线,串联起各省的手造精品展示。通过集中展示沿黄九省(区)的代表性手造文创精品,如四川蜀锦、内蒙古马头琴、陕西凤翔泥塑、河南洛阳唐三彩等,展现沿黄各省特色手造精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广大市民与游客一览母亲河的壮阔与手造文化的魅力。

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智慧文旅融合智慧生态

今年以来,山东文旅集团打造了“天上的街市”乡村旅游度假区、泰山九女峰乡村旅游度假区、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等乡村旅游度假区,将乡村振兴与黄河战略有机结合,围绕资源整合、IP打造、品牌塑造,打造集乡村文旅、康养度假、高效农业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乡村文旅品牌,探索形成以文旅产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业态新模式。

深度发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山东文旅集团持续推动科技赋能,积极构建智慧生态,研发的核心产品“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好客山东一码通、万经万里智慧研学平台等先后被写入《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等近二十份省级政策文件。其中,“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方式,将沿黄九市在非遗、文创、景区等方面的丰富旅游资源直观地展现出来,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转化。“好客山东一码通”整合包含沿黄九市的全省3A级以上重点景区、温泉、滑雪场、影院、亲子乐园等110余家文旅资源,挖掘更多文旅消费空间。

此外,山东文旅集团承建的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数字云平台,涵盖长城(山东段)、大运河(山东段)、黄河(山东段)平台,整合了黄河沿线旅游、文物、非遗、美食等各类资源,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大力推进平台化发展,勠力讲好“黄河故事”

山东文旅集团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策划运营优势,探索“体育+文化+旅游”办赛模式,拉动沿黄区域运动、文化、消费融合发展。自2019年9月起,山东文旅集团相继推出“沿黄九省(区)文旅展区”“沿黄九省(区)文旅产业投融资峰会”“沿黄九省(区)文旅项目对接会”“沿黄九省(区)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峰会”等特色活动,促进沿黄各省(区)文旅企业在手造、文旅等多个方面展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勠力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同仁共同讲好“黄河故事”。

近年来,山东文旅集团大力推进平台化发展,以“处于充分竞争领域,不做完全竞争企业”为发展理念,打造了文旅智慧平台、文旅投资平台、文旅智库平台、文旅规划平台及传播平台,特别是抓住文旅资产整合的机遇,加快打造黄河流域产品链,进一步整合黄河沿线文旅资源,加快打造黄河生态旅游线路。同时,山东文旅集团持续加强与黄河流域文旅企业的对标学习及战略合作,寻求在品牌推广、会员共享、人才及美食交流等方面进行业务合作,筹建沿黄九省(区)酒店联盟。

目前,山东文旅集团正积极争取黄河流域文旅融合规划、旅游产品专项规划等编制项目,通过规划咨询引导黄河沿线国有景区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发挥集团智库平台作用,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组织举办主题论坛、学术交流、模式推广、展览展示等活动,系统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模式、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模式及“投、融、建、运”一体化开发运营模式研究,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探索开展黄河主题旅游特色村、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的规划编制和EPC承接,植入手造公司平台优势,推动“手造+旅游”大发展,助力打造黄河沿线“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