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贸投资集团:打造旅游产业新航母

文章来源:山西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7-08-07

山西省经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集资产管理、文化旅游、科技金融、贸易、房地产等产业于一体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承继了省旅游局和相关省直单位所属重要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最早在省内从事旅游产业的省属国有企业。

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省委、省政府推动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属企业更被寄予厚望,肩负着在文化旅游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重任。

作为山西省属22家国有独资大型企业之一,山西省经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经贸投资集团”)已经开始了产业转型之路。在董事长高建光的带领下,集团公司主动谋划,加快推动转型,逐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以科技金融为引领,以新兴产业为支撑”,三大支柱产业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打造省属文化旅游产业的“旗舰”企业,将集团转型为省级文化旅游投资主体

近年来,山西经济转型任务迫切,山西国有企业改革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骆惠宁书记提出了“深入挖掘‘地上’资源,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大项目开发上实现新突破,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转型的新引擎新支柱”。在2016旅游发展大会上,山西省省长楼阳生曾表示,“要树立新的资源观,抢抓经济下行倒逼转型和旅游消费需求提速升级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与旅游资源大省地位相适应的旅游强省。”

“我们是最早在省内从事旅游产业的省属国有企业,集团所属的山西省旅游投资集团承担了原旅游局下属旅游产业的资产管理、运营职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涵盖景区开发、酒店管理、旅行社运营的文化旅游产业全链条业务,可以说,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有资源基础,更有文化基因’。”依托自身的旅游产业优势,去年以来,董事长高建光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省属文化旅游产业的“旗舰”企业,将集团转型为省级文化旅游投资主体的发展新思路。

“十三五”期间,集团将实施‘321’发展战略,即三大支柱: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以科技金融为引领,以新兴产业为支撑;两条路径:以资本运营和并购重组为路径;一个目标:以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为根本目标,推动集团发展规模、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高建光表示,依托经贸集团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资产的特点,重点转向文化旅游产业。再把过去的科技基金和资产投资这些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科技金融体系,用具有金融类资产相关资质的产业板块来支撑文化旅游的发展。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开展,包括旅游地产、养老、酒店等。同时,进行旅游产品的策划、开发、生产、包装、销售和物流,以及旅游产业建设的相关新兴产业为主。

一个主体三大平台,顶层设计创新为先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可是,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却比较滞后,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资源挖掘不深入,山西的景区总是关在院子里的风景,全省整体营运效果并不理想。

“旅游行业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必须首先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从去年9月上任,高建光就着手对全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国有企业文化旅游类资产、省属厅局的相关领域的资产、全省市县和民营企业的景区景点等等,他都进行了全面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高建光分析提出了山西旅游企业发展的方向、旅游资源的融合、体制机制的改革、利益分配不均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议。

“我们提出要建立一个主体,三个平台。一个主体就是将山西经贸投资集团着力打造为省属文化旅游产业的‘旗舰’企业,将集团转型为省级文化旅游投资主体。三个平台就是围绕‘大区域开发、大旅游联动、大平台整合、大投入支撑、大集团运作、大品牌营销’的推进方略,着力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运营平台、投融资平台和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高建光为集团的转型描绘了发展蓝图。

高建光所说的景区开发运营平台,是对景区、景点、旅行社和旅游产品等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重点实施,形成由点到面的平台。

发展旅游业必须依靠资金的支持。除了企业资金,如何借入社会资本、银行资本呢?“我们的想法是:利用政府的引导基金和集团的自有资金,通过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积极引入社会资金,组建200—300亿规模的山西省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同时,设立各市子基金,力争将基金总规模扩大到1000亿元以上,形成资本运营与景区开发、旅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将来还要引进国内知名旅游战略投资者,如中旅、中青旅、华侨城及乌镇旅游集团等,推进股份制改造,逐步推动优质资产上市,通过上市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这就是我们规划的投融资平台。”高建光告诉记者,集团将积极争取政府战略性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多渠道扩大投融资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资本运作方式启动旅游景区景点战略联盟、合作合营、并购重组。

第三个平台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也就是大力开展智慧旅游,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来科学引导游客向旅游目的地去游览、去消费、去导航。

“一键指引、智能导航、数据集成、服务精准,这是我们开展智慧旅游的总体思路。”高建光说,集团已经与从事大数据的公司、省旅发委、省供销社的“农芯乐”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交通、气象等部门进行合作,把涉及到旅游相关产品的大数据都纳入服务平台,吃、住、行、游、购、娱所有涉及到旅游的信息全部上网,实现一键指引,智慧旅游。

在此基础上,山西经贸投资集团将形成“一体两翼”运营模式。“一体”,即通过开发运营平台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运营管理;“两翼”,即通过投融资平台实现金融资本的汇集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并购,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文化旅游要素的整合和旅游服务体系的提升,最终形成包括旅游产业投融资、景区开发运营、酒店管理、旅行社、康养和旅游地产、商务会展、运输物流、文化创意、文化演艺、教育培训、文旅产品、信息服务、航空旅游等业务板块在内的全要素产业链,实现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集约式发展。

统筹布点,抓好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形成一批覆盖山西省“北、中、南”地区的精品景区、旅游集散地和黄金旅游线路

按照《山西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山西经贸投资集团将重点打造太原旅游集散中心、大同特色旅游区域、忻州旅游精品景区、临汾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运城休闲旅游综合体,从这五个片区入手,加快旅游集散地和综合体建设,全力做好“安、顺、诚、特、需、愉”六字文章,打造全域旅游、千亿旅游产业和新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在此基础上,逐步通过战略合作和并购重组方式,与晋东南地区太行生态、红色旅游、晋中平遥古城、晋商大院等景区景点合作,按照《山西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旅游集散地和综合体建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片区。深挖山西省独特的佛教文化、黄河文化、边关风情、旅游养生等资源,积极发展品牌旅游、特色旅游、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逐步形成一批覆盖山西省“北、中、南”地区的精品景区、旅游集散地和黄金旅游线路。

2017年2月7日,山西经贸投资集团与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打造云丘山景区文化旅游特色靓丽品牌,力争用3到5年时间,打造一个旅游类上市公司。今年以来,通过合作策划营销“中和节”“人说山西好风光”第二季第一场演出,人气大升、游客大增。

2月14日,山西经贸投资集团与洪洞县广胜寺旅游文化景区签署开发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做好广胜寺旅游文化景区开发基础上,加强对洪洞县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和连片集群景区,为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3月2日,山西经贸投资集团与山西弘润天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阳高地域生态资源,建设集旅游、休闲、养生、滑雪、采摘、生态农业、3000米低空通用航空等于一体的山水情脉大型旅游产业群。

3月23日,山西经贸投资集团与临汾市尧都区政府签署企地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文化旅游开发、科技创投和城市基础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事宜,积极推动景区建设和提升工作,共同打造地方政府和省属企业间项目开发建设合作模式的典范。

5月5日,山西经贸投资集团与临汾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对临汾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加快建设,在积极推进对云丘山的同时、重点以壶口瀑布为中心打造黄河大合唱、晋陕民歌唱等大型文艺汇演和黄河文化展示项目,全面推进广胜寺、大槐树、尧庙、仙洞沟、乾坤湾、历山等重点景区的建设,实现连点成片,形成具有品牌性、带动性的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富集圈。

储备人才适应转型需要,深度挖掘打造优质产品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腾飞,一个基础的前置条件是深度挖掘旅游行业人才,培育和壮大专业人员队伍。

从去年到现在,山西经贸投资集团多次举办文化旅游专题研修班,“浙江大学文化旅游专题研修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文化旅游管理研修班”、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专业提升研修班”的相继开展,集团近200名员工参加了学习培训。把企业人才送出去、请进来,力争通过强化培训,快速形成集团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一线优秀管理人员三支队伍,以适应全省国资国企改革步伐,适应集团公司文化旅游战略转型需要。

由于资源挖掘不深入、建设同质化、后期推广不力等原因,在山西,一些旅游区知名度并不高、住宿设施重复建设,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力量有限。

“山西文化旅游资源富足,文化和旅游资源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开发,人文历史资源再好也不可能自动变成好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项目,不能吸引旅游者。因为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二者很好的结合,才能相得益彰。”高建光一语中的,“所以我们对旅游区项目的规划、实施计划、资金、资本运作等都要进行统筹考虑,不能单纯搞某一方面。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判断非常重要,要形成能够吸引多类游客的‘新特奇异’旅游产品。对旅游资源整合不能一窝蜂,只有规划实施好,无形资产的效益才能体现,时间越长,品牌越响,价值才越高。”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