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沿江通道越江隧道“长江一号”盾构顺利进洞

文章来源:上海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8-06-07

日前,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新建工程迎来关键节点——右线盾构“长江一号”在浦东工作井率先进洞。2016年7月20日,“长江一号”盾构自位于浦西宝山区的工作井始发,历时22个月,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此次顺利进洞标志着上海郊环闭合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

作为郊环线闭合的关键节点,沿江通道越江隧道西起浦西牡丹江路,东至浦东外环线,全长6.5公里,圆隧道段长5.2公里,隧道外径15米,内径13.7米。两台直径15.43米超大直径盾构先后从浦西工作井出发,向东进入长江,沿宝山区长江圈围大堤东侧向南推进,下穿长航码头引桥、国际邮轮码头引桥、炮台湾湿地公园、吴淞导堤以及黄浦江,最后在浦东滨江森林公园处登陆。

迎难而上,克服盾构穿越难点

沿江通道越江隧道两台盾构先后通过小沙背涵闸、长江大堤、长航码头、国际游轮码头桩基、钢渣层、吴淞导堤、浦东苗圃大堤等穿越难点。

盾构穿越小沙背涵闸。该涵闸是宝山沿江重要的引排水通道,且已运行近三十年,因使用年限原因,盾构穿越时需同步对该涵闸进行改造和保护,隧道顶部实际覆土仅为7米,盾构在穿越时需克服浅覆土施工、隧道上浮、地面构筑物保护等多项施工难题。在各参建单位协同努力下,左右线分别顺利穿越,沉降在可控范围内,在市水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涵闸得到了有效的改造和保护。

盾构多次穿越长江大堤。两线隧道斜穿长江大堤的长度累计近600米,先后两次穿越,地表沉降控制良好,地上及地下构筑物保护效果显著。

盾构穿越国际邮轮码头桩基。国际邮轮码头区域地上地下构筑物纷繁复杂,且多为重要构筑物,其中以码头引桥桩基最为突出,两条盾构需从引桥三个桥墩之间穿过,与桩基最小距离仅2.5米,与此同时,在穿越期间码头方还在旧桥东侧进行新桥的灌注桩施工,距隧道断面2.6米。在建设团队共同努力下,最终右线于17年8月顺利通过该区域,左线于同年10月再次完成穿越,各项地下地面参数均符合要求。

盾构穿越钢渣层。由于宝山地区的特殊性,两台盾构总共需要穿越将近1600米的特殊钢渣层,钢渣最深之处距离隧道顶部5.3米,如有不慎钢渣侵入开挖面将对盾构机产生巨大风险,通过向开挖面加入一定量的轻质堵漏物质,改善开挖面支护能力,防止坍塌或钢渣下落。

盾构穿越百年吴淞导堤。吴淞百年导堤是黄浦江口极重要的水工构筑物,对黄浦江的通航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盾构从导堤正下方穿越两次,穿越严格过程质量控制,地面监测全天连续不间断,并最终将导堤的沉降数值保持在可控范围,导堤的功能、外观完好无损。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建设水平

城投公路(集团)建设团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及城投集团提出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创新性提出“4A、3+X”管理模式,以管理促成效。

4A即:日报分析、周月分析、阶段分析与专题分析。盾构推进过程中,全过程即时掌握盾构日推进环数、推进速度、管片偏差变化情况,分析变化规律,对超出正常范围的参数及时分析原因并做好调整。通过科学管控关键环节,盾构日均推进5环,隧道成型管片质量良好。

“3+X”即:保头(盾构机机头)、护尾(盾尾刷)、防密封(主轴承的密封及润滑工作)+减少盾构设备常态化故障。设备管控是确保隧道盾构推进的安全“生命线”。沿江通道两台直径盾构推进之前,已用于长江隧道、钱江通道与长江路隧道的掘进,为保证设备可靠性,对盾构进行功能再造与性能提升,主要包括刀具的维修改制、盾尾有限元核算和改造加强、管片运输机高可靠性改制、起吊装置的改进等。在推进过程中,建设团队以“保头、护尾、防密封”为核心,以减少盾构设备常态化故障为辅助,实行“3+X”的盾构设备管控制度,实现盾构机的核心控制及常态化维保。

目前,左线盾构已成功穿越浦东滨江森林公园大堤,大堤沉降控制良好,并进入滨江森林公园陆域部分,建设团队将继续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确保8月进洞,早日实现沿江通道工程圆隧道的双线贯通。

【责任编辑:李巨尧】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