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价值链治理模式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0-02-03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体制机制,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国产业由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跃迁,需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为此,要以完善价值链治理模式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紧扣价值链治理要义,把握产业升级方向。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供应能力。坚持开放合作创新,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精准选择合作领域,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强化创新伙伴关系。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二是发挥比较优势,避免过度竞争。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选择最合适的地方发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最大可能地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并努力将企业从全球价值链低端推向中高端。三是优化管理服务,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从而吸引优质企业。同时,持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性、制度性、政策性壁垒和障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四是做强实体经济,增强质量优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同时做强数字经济,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一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营造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要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方面全力攻关,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要素充分涌动。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营造有力有效的政策环境。要促进政策链与创新链无缝对接,对现有政策实施情况及时评估、动态调整;对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制,抓紧修改废止;对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产业标准和契约精神,认真加以借鉴和遵循,让政策更好地引导创新、服务创新。三是坚持竞争中性原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积极探索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打破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玻璃门”,努力在降门槛、同规则、同待遇上下功夫,在公平环境的基础上形成改革乘数效应,更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四是坚持深化“放管服”综合改革,营造充满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环境。

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一是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以原始创新增强产业主导性。紧盯关键抓创新,加快量子通信、智能语音、未来网络、类脑计算等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力争在重大创新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增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二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业创新提升行业附加值。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加快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牢牢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主攻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牢牢抓住数字经济这个增长点,着力打造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三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以协同创新延伸企业价值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坚持以转化为关键,畅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紧密衔接的快车道,助推“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完善全球价值链治理。一是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协作,发挥我国先进行业比较优势,提高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产业占比,理性开展差异化竞争,提升国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助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二是主动引领,重构全球价值链。完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推动相关产业全球价值链动态调整,按照产业价值贡献重构全球价值链,增强国内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主导权,让国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多利益。三是引进外资,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吸引和支持外资进入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充分利用外资带来技术外溢,发挥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合作效应、市场开拓效应等多种效应,提高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差异化竞争成为本土企业的理性选择,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基地。四是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大力开拓市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升技术、打造品牌以及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为重点,着力打造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 (黄庆华)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