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经济更加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经济更加发展的成色十足。
经济更加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经济更加发展的成色十足。
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2—2019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0%,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持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展现出巨大韧性。疫情冲击没有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9%,比2012年提高8.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4%,比2014年提高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5%,比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使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中国制造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供给体系质量逐步提高。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实效: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2019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2013年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比2016年的最低点提高4.6个百分点。企业部门去杠杆取得明显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底的57.8%下降到2019年底的56.6%,下降1.2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我国供给体系质量逐步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和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加大创新资源投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2—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298.4亿元增长到21737亿元,7年间翻了一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9%,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科创基地和平台建设如火如荼,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我国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IPS干细胞)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高技术领域捷报频传,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翱翔,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成果。
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力不断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力不断提高。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又巩固和厚植我国发展优势,推动我国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提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地区发展差距不断缩小。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西部的1.76倍,比2012年下降0.08倍。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效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2013—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11元增长到30733元。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有所缓解: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64倍,比2013年的2.81倍明显下降。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
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2013—2019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都在1300万人以上,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截至201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4348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有5326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35436万人。我国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2012—2019年,我国年末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9000多万人已经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今年,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即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加大对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为创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城乡居民的人居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生态环境督察执法,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7项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并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马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