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巨轮正破浪前行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14

2020年即将过去,历史将会铭刻这非凡的一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获得正增长的国家。着眼未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着眼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这不仅包含劳动力、消费、产业、创新、金融、物流等各领域,而且包括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数据要素等各方面。新一代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优势、消费市场优势、科技创新与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优势等将加速我国经济复苏进程,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我国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改革开放红利充分释放将创造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今年围绕“六稳”“六保”,以减负、稳就业、保市场主体为主要发力方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精准协同,为经济恢复性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用改革的办法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财政资金建立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机制,提高政策落地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及时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支撑。不同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超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我国“政策工具箱”的储备仍很充足。未来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完善和丰富政策内涵,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虽然中国经济底子好、潜力足,但要看到明年国内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形势可能依旧严峻。当前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势能减弱可能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制约经济反弹高度,需谨防供给需求“双萎缩”风险。同时,受疫情冲击、市场主体经营困难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加。此外,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金融机构坏账风险明显加大,企业财务费用上升,偿债资金来源减少,企业债违约风险有所上升。

2021年既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又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因此,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意义格外重大。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必须始终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无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力度,还是充分利用我国的优势条件、挖掘内需潜力,都必须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

对于基层财政收支平衡方面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未雨绸缪,加快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建立现代财税金融制度,规范财政资金分配,增强预算统筹能力,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过“紧日子”的状况下念好“紧箍咒”。一方面取消不必要的项目,严控支出范围和标准无序扩大;另一方面保持财政支出安排合理强度,特别是对医疗、社保、公共事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要充分保障,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短期要补链,梳理供应链断点;中期要固链,疏通堵点,确保产业链安全;长期要强链,根治大而不强痛点,为制造业提质增效赋能。应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及工业软件等领域的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部署一批5G、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以及民生“关键小事”有关的重大项目。巩固和拓展“工业强基”行动,建立产业基础能力评估体系,精准评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和关键技术的现状与动态。深化先进制造业的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所得税优惠效能。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