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铸就绿色发展新格局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23

值此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光辉历程,梳理总结中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经验,对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建成美丽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资源保护和劳动卫生工作予以开展。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通过《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提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奠定了全面、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攻克阶段性的复杂生态环境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系统治理、全面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党的领导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对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环节到全程。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改革的对象包括法制建设、监管监察、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等方面,内容涵盖执法监察、环境监测、科技支撑、宣传教育、环境诉讼、国际合作等环节,涉及大气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物安全维护、能源革命、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采取宏观调控、产权确认、市场流转、激励约束等方法,既体现了体制改革的权威性、全面性,又不失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以责任夯实为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终身追责的实施,使得一些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领导被问责,并建立起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在党的领导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部署由示范到推广,由局部到全面。坚持稳中求进,改革推进由企业到行业,由生产到生活,由区域、流域到全国,适用对象不断拓展和深入,体现了渐进性和系统性。以国家公园为例,我国先在三江源等10处区域开展体制建设试点并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国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生产生活为例,先对影响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的工业生产开展重点管控,取得一定进展后,再补足城镇污水管网和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短板,开展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整治,并引导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和低碳、绿色生活的好风尚。

在党的领导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措施由单一到组合,由要素到系统。在具体的改革举措方面,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相结合,将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要素治理与生态系统保护相结合,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将生产、生活空间的保护与生态空间的保护相结合,将绿色、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相结合,体现了改革的综合性和协调性。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的系统保护为例,浙江省探索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协同的“五水共治”模式,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

在党的领导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方法由一般到特殊,由零散到集成。在普适性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我国以领域、流域和区域的特殊现实问题为导向,设计专门的政策、制度、机制和责任。例如,针对区域生态环境空间格局的科学管控设计了空间规划、“三线一清单”等立体调控措施,针对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设计了污染防治和资源回收利用的综合性措施,体现了改革的创新性和集成性。以流域保护为例,2021年3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结合长江流域具体领域、区域和区段特殊保护的要求,整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系统地创设了自然资源状况调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普查、生态环境保护流域标准、开发区绿色发展评估等特殊制度和机制。

在党的领导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设计由近期到远期,由单项推进到多项融合。改革将近期考虑与长远谋划相结合,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将全面脱贫、乡村振兴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将中国生态环境体制的改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相结合,提出了算大账、算长远账的新要求,形成了保护优先、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夯实了流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群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体现了改革的统筹性和协同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创新驱动、系统治理等基本原则,统筹了上游、中游、下游及左右岸的保护,统筹了水上、水面、水中、水底的保护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统筹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利用中国思维方法不断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增长的动力和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环保从认识到实践正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由于长期的思想坚守和行动定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当前,中国正在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战役。我们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必将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