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03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形成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循环,从长期来看都是从供给侧着手,通过深化改革厚植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释放经济增长的活力,促进更多优秀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已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成为辐射和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我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经济体,大力培育并加快建设一定数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改善国内供给水平、增加居民收入、提升经济循环质量的重要支撑。

加快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夯实经济双循环的基础

无论是国际经济循环还是国内经济循环,都是以企业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为前提的。因此,拥有一定数量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是畅通经济双循环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新设备正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消费各个领域,由此带来企业成本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巨大变化:全球领先的企业更有条件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全球化采购降低生产要素的购买成本,从而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使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都在不同程度地提升。因此,在新的技术趋势和产业变局中,大力培育并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已刻不容缓。

我国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既有一部分已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具备国际领先的产品开发、生产及分销能力的优秀企业;也有不少服务于本地市场,在新产品开发和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表现欠佳的一般企业。促使我国企业赶上甚至引领国际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潮流,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以更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夯实经济双循环的基础,一方面应发挥好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更多企业实现更好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支持和帮助更多本土企业形成更高水平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市场主体的发展质量。从国内来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能够发挥人才和管理的溢出效应,改善国内同类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能够通过跨行业合作“赋能”其他行业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带动居民的劳动能力和收入水平同步提升。从国际来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能够增加我国在国际产业链、生态链中的话语权,从而带动产业链和生态链中关联企业增加对我国的投资,并为我国企业在新的产业变革中抓住机遇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打通经济循环的断点、堵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大量中国企业快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不断吸收先进的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全球化运营的成熟经验,我国逐渐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在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存在本土企业难以供给的“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不利于保障产业链平稳运行,甚至会转化为经济循环中的断点、堵点问题。

应该看到,解决产业链中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卡脖子”问题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那些生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的跨国公司,通常也已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他们具有在技术开发方面的前瞻性战略眼光、能够在关键技术上进行大规模持续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已具备了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所带来的成本优势等突出特点。因此,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通经济循环的断点、堵点,有赖于国内更多世界一流企业的崛起。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建立起以企业为主的技术研发体系,比如进一步优化企业技术研发的投融资模式、制订和执行更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使企业能够勇于进行长期的、高强度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敢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并在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运行效率,打通经济循环的断点、堵点。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以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培育更多优秀企业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和外部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营商环境被比喻为企业生存的土壤和空气。改善营商环境,不但能够减轻企业成本,使企业能够有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和生产运营中来,不断提升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创业热情,使“近者悦、远者来”,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抓住新的产业机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营商环境的改善也必然有助于促进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从而在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促进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壮大的企业,将更加具有市场竞争的实力和对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带动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营商便利化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实施负面清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政府各项公共服务持续提质增效,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榜单上的排名不断上升。顺应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更好地培育和促进我国世界一流企业的崛起,各级管理部门还需以降低公共服务的供给成本和企业的获取成本为目标,加强新技术的应用、优化公共服务的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标准化水平,为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推动政府和市场更有效结合,完善世界一流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是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内容。我国是经济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创新性结合,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国培育和发展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通过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经济空间,形成提升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运营效率的有效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能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市场主体驾驭要素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运用政府的力量构建更为普惠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有效运转。比如,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垄断行业和企业的治理,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市场竞争的生态环境。

总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复兴之路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重要经济举措。从企业自身来看,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在推动形成高质量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也为自身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积累能力和力量。在此基础上,国内企业在服务好国内市场的同时,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竞争中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尽快成长为全球一流的企业。对于政府而言,应不断创新市场和政府有效结合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有效运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