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14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经济治理方式,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推动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实践,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统一的独特性、优越性。

三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公式,激活了中国经济,激发起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然仅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经常被形象地分别称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年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大力推进市场体系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这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特别是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推动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十年来,立法、执法、司法全方位产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通过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市场主体得到快速发展,总量已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超1.6亿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科技、环保、区域等政策统筹协调、共同发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特别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有如企业生存发展的阳光和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我国的营商环境大幅优化,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推动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生动缩影和宝贵经验。迈上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高标准市场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更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